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匡世之方 治国之术──《管子》管理心理思想探析

关键词:《管子》,管理心理思想,人性论,法治心理,人才心理

  摘要

  管仲(约公元前721年-前645年),是我国春秋早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思想家。他相齐达四十年,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国。他本人也受到历代政治家的好评。《管子》一书是研究管仲的重要依据。它虽非管仲所作,但记载了管仲的治国思想和事迹,阐发了管仲的主张,又融合了诸子百家的观点,博大精深,其中许多观点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我国古代学者对《管子》的研究不太多。从近代开始,以章太炎为首的一些思想家注意到《管子》的价值,开始了对它的系统研究工作。当代,《管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哲学、政治、经济、法律等思想进行了总结,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系统研究其管理心理思想的论文不是很多。本文集中从《管子》的人性论、法治心理、人才心理与君主人格等几个方面对其管理心理思想进行比较系统地挖掘和梳理,以期为心理科学的本土化和我国古代心理思想的研究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1、趋利避害的人性论 人性论是《管子》管理心理思想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管子》对人性的论述并不系统,而是散见于《权修》、《禁藏》、《侈糜》、《形势解》、《版法解》等论文中。通过整理分析,本人认为其人性论观点是趋利避害论,并且总结了它的五个特点,即普遍性、动力性、实践性、客观性和无善无恶性。《管子》的人性论认为人性的实质就是人的需要,而且它分析了人类需要的种类和层次,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管子》认为人性无所谓善恶,善恶是由"利"与"害"的内容决定的。它还提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与管理策略。它认为人的需要有两个层次--基本生活需要和社会需要,并且认识到这两个需要之间的关系。它提出,首先,要满足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即给人以利益;然后,满足人的社会需要,即施民以礼义教化。《管子》还分析了教化的必要性、特点和方法。 2、法治心理 《管子》被划分为法家,原因之一在于它对法理的深刻研究。它认识到法律在国家管理中的作用,揭示了立法的心理依据。为此,它提出立法:一是合乎天道,二是顺应民心,三是具有稳定性,四是与时变,与俗化。这四个依据使法律具有确定的客观性和可行性。《管子》还提出了严密而及时的布法程序,以便于老百姓知法、守法,最大限度地发挥法规的管理作用。 3、人才心理 《管子》非常重视人才,它所说的人才有两种:一种是管理人才,一种是特殊人才。对于人才的选拔、任用、考核与激励,《管子》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思想:(1)人才选拔,有"四固"原则以及基层征集法与三选法;(2)人才任用,有"三本"原则和用人所长的宗旨;(3)人才考核,有一系列的步骤以及参验之术;(4)人才激励,有足欲、赏罚、和的观点。足欲是满足人的需要,包括基本生活需要和社会需要;赏罚是其激励理论的重点,它认识到赏罚的明示和暗示作用,提出了赏罚的五项原则,并且记载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种方法。《管子》激励理论的最高境界是和。本人认为"和"的实质就是激励群体意识,增强群体凝聚力,以此来建立和调动群体的积极性。 4、君主人格 《管子》看到领导者(君主)对臣下和百姓的榜样作用,描述了理想君主应有的人格:节欲尚俭、博采众议、知人善任、立仪自正、善罪己身、正德莅民等。这些思想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