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内隐记忆研究是当代认知心理学领域的一大热点问题。为了探讨内隐记忆的特点和规律,研究者通过操纵各种实验变量,并考察这些变量在内隐和外显记忆之间是否出现实验性分离。在这些众多的实验变量中,操纵编码时的注意状态并考察它对内隐和外显记忆的影响,对于揭示内隐记忆的本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运用汉字词干补笔和词语联想任务,采用任务分离和加工分离范式,在三个实验中探讨了编码时不同注意状态与内隐和外显记忆的关系。实验一操纵学习阶段的三种不同注意状态,即集中注意、轻度分散注意和重度分散注意。在学习结束后进行词干补笔和词干线索回忆两类测验。结果发现,随着注意分散程度的增大,词干线索回忆(外显记忆)成绩有规律地逐渐降低,但词干补笔成绩(启动效应)仅在重度分散注意条件下显著降低,轻度分散注意并不影响启动效应。实验二使用与实验一基本相同的汉字词干及其对应的目标汉字作为实验材料,保留了实验一中集中注意和重度分散注意两种实验条件,并且针对实验一中内隐记忆任务可能被外显记忆"污染"的问题,采用较为先进的加工分离程序,进一步研究了注意状态与内隐记忆的关系。结果表明,注意状态变量在内隐和外显记忆之间出现了实验性分离:分散注意降低了意识性提取(外显记忆)的成绩,但不影响自动提取(内隐记忆)的成绩。考虑到采用不同类型的记忆任务可能导致不同的研究结果,而实验一和实验二采用的记忆任务均属于数据驱动记忆任务,因此,实验三改变了记忆任务类型,采用词语联想这一概念驱动记忆任务,并且引入了词语联想频率变量;同时,把任务分离和加工分离范式综合到一个实验中,设计了间接测验、包含测验和排除测验三种记忆测验任务,比较系统地探讨了词语联想任务中注意状态与内隐记忆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联想频率高低,分散注意不仅降低了自由联想任务的成绩,而且降低了意识性提取(外显记忆)成绩;但是,自动提取(内隐记忆)不受分散注意的影响。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采用数据驱动记忆任务(词干补笔)和概念驱动记忆任务(词语联想),均得到了相同的结果:编码时的注意状态影响外显记忆,但不影响内隐记忆,即注意状态变量在内隐和外显记忆之间出现了实验性分离。2)本研究采用双任务操作范式,通过完成不同难度的分心任务,使目标刺激加工可供利用的注意资源逐步减少。这种注意资源的减少对内隐和外显记忆具有不同影响。由此可见,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具有不同的信息加工特点:内隐记忆信息编码过程较少或基本不需要注意资源,外显记忆编码过程则严重依赖于注意资源。3)本研究采用任务分离和加工分离范式。这两种范式的结合使用,不仅能使它们互相取长补短,而且可以系统比较这两种范式的实验结果,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4)内隐和外显记忆均不存在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