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西师范大学社会工作概论(加试)之《社会工作概论》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山西师范大学社会工作概论(加试)之《社会工作概论》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 . 2 2017年山西师范大学社会工作概论(加试)之《社会工作概论》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二) . 7 2017年山西师范大学社会工作概论(加试)之《社会工作概论》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三) 12

一、简答题

1. 简述HPU 观念包括的基本假设。

【答案】在基斯一鲁卡斯那里,人道主义是和实证主义、乌托邦结合在一起的,它们共同构成所谓“人道主义一实证主义一乌托邦”(humanist-positivist-utopian )信仰体系,简称HPU 观点. 它包括以下基本假设:

(1)社会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人的物质和情感需要。

(2)如果人的需要被满足,按照HPU 体系所使用的词汇,那么人就会获得善良、成熟、正义或生产的状态,通过它们,人和其社会的大部分问题都将被解决。

(3)一般说来阻碍人获得这种状态的是个人无法控制的外部环境。按照HPU 的描述,这一困难归咎于个人教育的缺乏,他的经济地位,他的童年关系或他的社会环境。

(4)这些外部环境可以被那些拥有科学和技术知识的人,运用“科学方法”所操纵。

(5)人和社会最终会达到完美的境界。

在基斯一鲁卡斯看来,HPU 是美国人的第二大信仰体系,这种关于个人和社会相互关系的论述亦构成了社会工作价值观念的基础。

2. 简述家庭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家庭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的区别为:

(1)家庭养老是指由家庭来承担主要养老责任,实际上是家庭内部成员之间抚养与赡养关系构成的网络,山家人、亲朋向老人提供非正式的家庭照顾。

(2)社区居家养老是按照。“属地养老”的原则,在充分利用社区自身所有的资源和条件的前提下,使需要得到照顾的老人尽可能在社区内接受照顾。其目的是帮助老年人体现出作为社区成员的角色,尽可能地让他们生活在一个“常态”的社会环境中。需要动员全社区的人力物力来帮助那些需要照顾的老年人,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在社区中能够幸福地生活。

家庭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的联系为:

(1)社区居家养老是家庭养老的历史延伸。在养老责任上,由家庭成员延伸到整个社会身上; 在具体承担养老的社会责任的组织形式上,由家庭延伸到其他涉老的专业和非专业组织; 在制度建设上,把家庭养老的意识形态基础有文化价值观延伸成为一种社会制度,并以法律作为这些制度的坚实基础; 在承担风险上,把单个家庭的保障风险延伸到家庭和社会身上。

(2)家庭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家庭养老是一种非正规照顾,它一方面成本低廉,提供的服务快捷灵活,提供服务者又多为熟悉的邻里朋友,所以较容易为老人所

接受; 另一方面,非正规照顾能增加社区的关怀感、安全感和归属感,能培养社区成员守望相助的精神。而社区居家养老包含正规照顾,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服务,可以有效利用社区内的一切闲置资源。

3. 中国儿童社会工作有什么特点? 应如何发展?

【答案】(1)中国儿童社会工作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大方面:

①工作领域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以后,儿童社会工作领域不断扩大,工作内容涉及儿童成长的方方面面,不仅深受儿童欢迎,也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②服务性不断增强

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服务日益成为中国儿童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青年团体创办的资助贫困儿童入学就读的“希望工程”动员了广泛的社会力量,使大批失学儿童得以重返校园。青少年法律保护咨询机构、未成年人保护机构的相继建立,直接保护了儿童的权益,成为中国儿童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社会化趋势日益突出

改革开放以后,不仅儿童社会工作者自身的工作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吸收了广泛的社会力量加入,民间个人的儿童服务机构如雨后春笋,显不出勃勃生机。有巨大社会影响的“手拉手”互助活动,广泛动员了社会力量。城乡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健康少年儿童和残疾少年儿童等全方位的“手拉手”,使儿童教育成为一项社会性工程。社会化已成为中国儿童社会工作的重要发展趋势。

④儿童社会工作在中国不仅有传统,而且为政府高度重视,相信会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发展。

(2)如果需要把现存的更多的儿童行政性工作,转变为更多的专业性的儿童社会工作的话,不妨可以尝试以下的改善:

①立足现有的行政体系,大力扶持非政府组织,利用非政府组织的灵活、高效的运作机制来为更多的儿童提供更多的丰富多彩的专业服务。

②强调在设立具体的儿童服务项目之前,先进行特定的服务对象的需求调查和评估,以使服务更具有针对性和确保资源的更有效的使用。

③对现有的从事儿童工作的人员,尤其是在第一线从事少先队及相关工作的人员进行儿童社会工作的专业培训,让他们把现有的知识和儿童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理论以及方法、技巧进行有机的整合,以便能够推动他们更有效地帮助儿童解决困难和问题,更有力地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4. 为什么要对小组中的互动进行控制? 怎样有效地进行控制?

【答案】社会控制是一个描述小组取得其成员的一致性和依从的过程,主要包括小组规范、角色、地位等控制手段。

(1)在小组中使用和发展小组规范

①规范涉及一切为小组成员所接受的行为模式。小组通过对小组成员按照小组目标期望而表

现的行为给予肯定,对偏离期望的行为给予处罚的方法,对小组成员的行为形成约束,起到稳定小组的效果。

②小组规范有两种:一是由小组成员自己发展起来的规范,二是由社会工作者发展的规范。由小组成员发展的规范是小组成员通过对成员行为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过程形成的,随着小组的发展而发展,可以传授给任何一个小组成员。由社会工作者发展的规范有两种途径,既可以根据小组的目的和在了解小组成员的期望后去推动规范的发展,也可以引入其他类型的规范,经过明确的陈述或社会工作者的示范行为使其被小组成员接受。

③发展规范还需要评估己有的规范。建立和保持良好的沟通、高凝聚力可以提高规范的效果。在规范妨碍小组活动或规范的存在导致不合需要的行为时,改变规范会有助于小组成员的改变。

(2)恰当地利用小组中的角色和地位

①在小组的社会控制中,恰当地利用角色,有助于促进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从而实现小组目标。 ②通过改变和使用小组成员的角色,可以帮助小组成员学会预期的行为。通过同小组成员讨论他们在小组中现有的角色,分清角色的责任和特权,调整小组成员对角色的期望,学习体验新的角色,可以帮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做出界定和调整。

(3)提高小组凝聚力和小组目标

①小组凝聚力是小组成员希望留在小组中的程度。凝聚力可以使小组成员在小组中获得满足感、安全感和被尊重感,使他们对小组活动充满兴趣,从小组中感受到他们的声望和地位。

②提高凝聚力有助于促进小组的发展。限制小组的规模、设计有吸引力的活动、选择有相似背景特征的小组成员、根据小组成员的需要建立和调整小组目标、发展小组成员对小组的责任心、在小组中形成相互信任和和谐的气氛,会提高小组的凝聚力,有助于实现小组目标。

二、论述题

5. 什么是家庭社会工作? 试述家庭社会工作的重要性。

【答案】(1)家庭社会工作的概念

对家庭社会工作不同学者亦有不同界定:

①谢秀芬在《家庭与家庭服务》中指出:家庭社会工作是由公、私立的机构提供的一连串的服务,以强化家庭生活和援助家庭成员适应社会上的问题为目的。

②徐震、林万亿在《当代社会下作》中指出:家庭社会下作指社会工作人员应用社会工作的原则与方法,为增进家庭生活,扩大家庭功能,而对家庭所提供的服务与治疗。

③马丽庄在《家庭社会工作—强化家庭介入法》中认为,家庭社会工作的整体目标在于帮助求助的家庭发展,并运用一己及社会资源,增强家庭日常功能,改善家庭关系和解决家庭困难。

④周月清在《家庭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一书中,将家庭社会工作定义为:凡以社会工作方法或理论,并以家庭为中心及维护家庭的完整,视家庭为一个整体及顾及家庭中每一个成员的需求,提供各种家庭服务,以从事各项社会问题之解决。

⑤《中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仰给出的定义是:为帮助解决家庭问题,增进家庭福利,更好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