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棕色田鼠睾丸附睾的胚后发育和精子发生及棉酚雷公藤对生殖的调控机制

关键词:棕色田鼠,生殖器官,植物不育剂,发育,繁殖调控

  摘要

  植物不育剂是用具有抗生育作用的天然植物提取物配制而成,它具有起效短、药效高、适口性好、药源广、成本低、不污染环境、无二次中毒、不误杀有益动物、连续投放使用不产生抗药性的特点,在鼠害防治中可达到有鼠而不害的目的。用不育剂配制的混合饵料,对雌雄鼠生殖机能均有严重破坏性,起到了生殖阻断作用。本研究为了进一步探讨植物不育剂的作用机制,应用棉酚和雷公藤两种植物不育剂对农阳害鼠——棕色阳鼠进行了抗生育效应的研究。运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了棕色田鼠(Microtus mandarinus)睾丸附睾的胚后发育变化以及棉酚和雷公藤对棕色田鼠睾丸和附睾结构的作用,旨在探讨棕色田鼠生殖发育的规律以及这两种药物对棕色阳鼠生殖结构的损伤程度;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棕色田鼠精子发生中睾酮、雌二醇及其受体在睾丸附睾中的定位;棉酚和雷公藤作用后对睾丸附睾中这两种激素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试图从这两种激素及其受体与精子发生的关系,探讨棕色田鼠睾丸附罩胚后发育规律、精子发生规律以及棉酚雷公藤影响雄性生殖的作用机理。   1.棕色田鼠睾丸附睾胚后发育显微与超微结构研究:选用出生后1日龄(24 小时内)、1O日龄、25同龄、45日龄、60日龄,70日龄六组棕色阳鼠,每组六只,进行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实验结果显示,棕色田鼠睾丸在生后发育过程中生精小管管径随年龄增长明显,生殖上皮细胞分裂分化随年龄的增加而变化。1日龄鼠生殖细胞主要是生殖母细胞,附睾上皮很薄,管腔较大;10日龄鼠精原细胞增多,分裂明显,附睾上皮明显增厚,管腔减小;25日龄鼠产生了精子细胞,附睾管径增大明显;45同龄鼠出现了成熟精子,附睾管上皮变薄,管腔极显著增大,有少量精子出现;在60日龄鼠具有各级生精细胞,睾丸生精小管内和附睾中出现大量成熟精子。由此推测,棕色田鼠在45日龄左右进入青春期,60同龄左右达到性成熟,附睾和睾丸发育基本同步。   2.雌雄激素及其受体在棕色田鼠睾丸附睾胚后发育中的作用:对睾丸附睾胚后发育进行结构观察的同时,利用免疫组化观察雌雄激素及其受体在睾丸附睾中的表达。睾酮和雄激素受体在其发育过程中表达变化明显,从25同龄到45日龄在精子细胞中表达最强,此期生精小管管径显著增大,生殖上皮明显增厚。由此推测睾酮和AR结合可能:参与生精小管的发育和生殖上皮的增生。雌激素在其受体ERa介导下可以抑制生精细胞凋亡,促进附睾发育。AR和T在附睾发育的各阶段均有表达,推测附睾的发育依赖于睾酮的作用。   3.睾酮与雄激素受体(AR)在精子发生中的作用:雄激素和雄激素受体相结合共同调节精子发生。免疫组化显示,睾酮在睾丸发育过程中主要表达于精子细胞,成体在精子中表达最强,精母细胞和精予细胞中次之:AR在发育过程中见于精予细胞,成体在精母细胞和精予中表达较强。由此推测,睾酮与雄激素受体结合可促进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并参与精予细胞变念及维持成熟精子活力。此外在间质细胞中也有睾酮和AR的表达,提示间质细胞不但合成睾酮并可能通过自分泌方式调节自身的合成功能,进而调控精予发生:附睾中也有T和AR的表达,说明附睾功能也受睾酮调控。   4.雌二醇与雌激素受体(ERα)在精子发生中的作用:根据免疫组化显示,雌激素在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中表达较强,雌激素受体在精予和精子细胞中表达最强,精母细胞中次之,由此推测雌激素可以直接影响精子发生,在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和精子成熟中直接起调控作用,可以抑制生精细胞凋亡,雌二醇和定位于生精细胞中的雌激素受体(ERαv)结合发挥调控作用;雌激素及其受体在附睾中也有表达,推测雌激素及其受体在精子成熟中也有重要作用。   5.棉酚对棕色田鼠生殖的影响:灌服棉酚后,组织观察发现生精小管结构受损明显,生殖上皮严重脱落,精子细胞、精子数量减少,生精小管官腔显著增大;透射电镜观察间质细胞、生精细胞中线粒体空泡化,精子细胞变态受阻,精子畸形增多,精子鞭毛尾部线粒体鞘排列紊乱;附睾上皮静纤毛脱落,空泡化。因此推测棉酚影响雄性棕色阳鼠的精子发生,降低了精子数量和精子活力。同时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定位显示,睾酮、雄激素受体以及雌激素受体在间质细胞中的表达显著减弱,雌二醇反而增强,推测棉酚可能通过影响激素及其受体来影响雄性棕色田鼠的生殖。   6.雷公藤对棕色田鼠生殖的影响:灌服雷公藤后,利用光镜和电镜观察表明,其对雄性棕色田鼠睾丸附睾结构的影响与棉酚有相似之处即能抑制精子发生,表现为睾丸生精小管退化萎缩,生精上皮变薄,生精细胞排列紊乱,精子数量下降、畸变等。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定位显示,雷公藤降低了睾酮、雄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在睾丸间质细胞中的表达,反而增加了雌激素的表达。推测雷公藤也可能通过影响激素及其受体来影响雄性棕色田鼠的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