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四川理工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814教育管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组织结构
【答案】组织结构是关于组织在运行中涉及的目标、任务、权力、操作以及相互关系的系统。它涉及到组织的管理幅度的确定、组织层次的划分、组织机构的设置、各单位之间的联系沟通方式等问题。因此,组织结构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组织形式,这种形式是由组织内部的部门划分、权责关系、沟通方向和方式构成的有机整体。
2. 科层制
【答案】科层制又称“官僚体制”。它是指像政府机关那样层次分明、制度严格、权责明确的组织模式。科层理论是由德国著名学者马克思·韦伯(MaxWeber )博士提出来的。在西方,官僚体制是与同僚体制相对应的一个名词,并非贬义。科层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①职位分类②权力分层③法定资格④委其责任⑤遵纪守法⑤理性关系⑦固定工资它既反映了工业革一命对工商业发展的要求,也体现了法制社会的必然结果。这种以责任制为基础,以权力为核心的理性组织的权威性对提高行政组织的工作效率是有积极意义的。
3. 教育理论
【答案】教育理论是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理性认识的成果,教育科学知识的总和。它与“教育实践”相对,表现为以独特的范畴、术语、逻辑,描述教育事实或教育现象,揭示教育特征或教育规律,论述教育的价值取向或行为规范。教育理论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各种基本操作程序、规则,以及各种教育流派等形态,有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之别。教育理论的特性主要有:①实践性。适应教育实践的需要,可从教育实践经验中抽象出来,又可指导、运用于教育实践,在新的教育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②历史性。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理论的内容和结构不同。一定的教育理论是一定历史时期人们对教育实践具体能动的反映。③继承性。每个时代的教育理论都批判地吸收前人有价值的内容,是人类认识教育的共同结晶。
4. 资源
【答案】资源:资源泛指社会财富的源泉。它既包括自然资源如水资源、矿产资源等,也包括社会资源如资金、人才、信息等。在诸多资源中,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对管理者来说最为重要。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比较,具有支配性、成长性、自控性、社会性、消耗性的特点。
5. 教育行政体制
【答案】教育行政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它主要由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及相互间的职权划分等构成。教育行政体制一般是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而建立的。教育行政机构的种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从法律规定所管辖的区域范围来划分,可分为中央教育行政机构和地方教育行政机构; 从行使职权的业务性质来划分,可分为一般权限的教育行政机构和专门权限的教育行政机构。教育行政体制是国家行政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行政体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国家行政体制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6. 教育需求
【答案】是指社会和个人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它是制约教育供给的一个重要方面,与“教育供给”相对。按照教育需求主体划分,教育需求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教育社会需求和教育个人需求。就社会而言,指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社会各方面对各类专门人才和受过一定教育的劳动者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等方面的要求。就个人和家庭而言,指个人和家庭为满足某种精神和物质需要,对接受各级各类教育的要求。前者由一定社会的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水平、规模和速度决定。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是制定教育发展计划的依据。后者受个人精神充实的欲望、就业与收入的选择、家庭经济条件和对子女未来的期望等因素的影响,从宏观来看,亦受人口增长、人口结构变化和人口流动的影响。
7. 管理
【答案】管理:管理是指管理者运用一定的原理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引导、组织被管理者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活动。管理具有两重性,它是非政治性与政治性的统一。管理的这种属性,表现在管理必须也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管理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①管理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为实现一定目标服务的;
②管理都是对人、财、物、信息、时空的管理;
③管理是一个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的过程。
④每一种管理活动都是管理的主体和管理的客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8. 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答案】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从宏观角度讲,是指整个社会全部教育活动的投入产出状况,或国家为教育部门所投入的资源的利用效率; 从微观角度讲,是指一定部门,一定地区或学校教育活动中的投入产出状况,特别是学校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制约,用于发展教育资源十分有限,所以,一方面要广辟教育投资来源,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另一方面又要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教育浪费。
二、简答题
9. 简述学校管理计划的作用。
【答案】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明确计划的含义及特点有助于理解和掌握学校管理计划的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
(l )通过学校管理计划,可以对学校管理下作进行组织和安排,合理配置现有的管理资源,使学校管理活动得以稳步、有序地向前发展。
(2)通过学校管理计划,可以对学校管理工作进行有效决策。计划和决策是紧密不可分的,有人甚至认为,计划工作基本上是抉择工作,只是在发现有一个可供抉择的行为过程时,才一会提出计划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计划工作基本上是作决策。
(3)通过学校管理计划,可以选择有效的学校管理方法。学校管理方法是指为完成学校管理任务所采取的措施、途径和手段。方法本身具有目的性、灵活性和选择性的特点。方法的选择与确定,既要考虑到计划的目的和仟务,也要考虑到计划的对象、内容和条件。即:计划的方向、对一象、内容、条件与方法的目的、选择和灵活运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4)通过学校管理计划,可以形成学校管理上作检查的标准。计划是学校管理过程的起点,是一种对未来发展状态的描述、设想,因而也是需要努力实现的目标。学校管理工作是否进行顺利、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关键看其计划是否实现。因此,计划也就成为了衡量学校管理上作好坏的标准。这也是计划的鲜明方向性特点所决定的,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
10.应如何提高教师专业性的从教能力?
【答案】教师在提高教师专业性从教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充分开发某领域内专门的知识与技能、技术
教师培养是双专业教育,它要求对教师的教育既要突出教育专业课程的教育,又要保证不低于大学相同专业程度的学科教育。长期以来,教师教育课程陷入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单薄,专业学科知识过窄而不实用,教育学科课程贫乏落后,教育实习不足的困境。针对此问题,需要采取开放式的师资培养模式,充分开发具有核心属性的高度的、专门的知识和技能、技术。
(2)增强教师在其专业领域内的独立自主性
相当程度的独立自主性是专业性工作的必要条件。所谓独立自主性是指专业人员在其执行业务时对其业务领域内一定范围问题的处理是根据其高度的专业素质而作出的明智的判断和选择,对其所负责的事务通常可作全权处理而避免外人不合理的干涉。教师工作的相当程度的独立自主性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核心内容,它是取得职业声望和教师个人尊严,形成教师权威的前提条件。
(3)加强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
现实中仅具有最低限度的职业意识和最小限度的专业知识能力的教师还大量存在。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与专业能力是决定教师职业社会声望的实质性因素,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参加各种培训和自学等,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才能促进教师职业的专门化,从而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