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最初对图形与背景加以区分的是( )。

A. 布生(Bibson )

B. 考夫卡(Koffika )

C. 惠特海默(Wertheimer )

D. 鲁宾(Robin )

【答案】D

【解析】图形与背景的区分最早由丹麦心理学家鲁宾提出,后由完形心理学家借鉴来研究知觉及描写空间组织的方式。

2. 动作稳定测验仪(九洞仪)可用于考察( )。

A. 情绪特性

B. 记忆特性

C. 思维特征

D. 需要特征

【答案】A

【解析】动作稳定测验仪(九洞仪)用于运动感觉能力与情绪稳定性的心理实验,也适用于职业人员手的动作稳定程度的测试和培训

3. 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如果击中率的纵轴值为0.11虚报率的纵轴值为0.33,则该实验中的β值为( )。

A.-0.22

B.0.22

C.0.33

D.3.00

【答案】C

【解析】采用古典心理物理法测定感觉阈限时,无法将个体的感受性与其反应偏向加以辨别和分离,信号检测论则通过信号检测的实验程序,将感受性与反应偏向加以分离并计算出具体数值。β值也叫似然比,表示的是个体所选择的作为产生“信号”、“噪音”两种反应的分界点,称为判断标准。它以实验中被试的击中率的纵轴值与虚报率的纵轴值的比值来表示。

4. 呈现给被试一篇完整材料后,如要求被试回忆某一部分材料,则往往会降低其他部分材料的回忆。这种现象称为( )。

A. 定性遗忘

B. 返回抑制

C. 提取诱发遗忘

D. 错误记忆

【答案】C

【解析】提取诱发遗忘是指对于部分记忆材料的回忆,往往会导致对于其他相关记忆材料的抑制,进而使得相关记忆材料的回忆量降低的现象。因此选C 。A 项,定性遗忘指在意识参与下对要求记住的材料进行有意的遗忘,强调遗忘的指向性和有意性。B 项,返回抑制指对原先注意过的物体或位置进行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滞后现象。

5. 费希纳定律是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前提假设是( )。

A 韦伯分数是一个常数

B. 每个最小可觉差主观相等

C. 仅在中等刺激强度范围内有效

D 不同感觉系统韦伯分数差异很大

【答案】B

【解析】费希纳定律是表明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定律,是由韦伯定律发展而来,其前提假设是所有最小可觉差均相等。

6. 根据如表所示的实验设计方案(A , B 为两个自变量,S 为被试),回答74~76题。

(1)这种设计是( )。

A.ABBA 设计

B. 被试间设计

C 被试内设计

D. 混合设计

(2)该实验设计方案中的实验处理数为( )。

A.3

B.4

C.5

D.6

(3)若该设计的交互作用显著,则应进一步做的统计分析为( )。

A. 主效应检验

B. 相关分析

C. 简单主效应检验

D. 回归分析

【答案】(1)D

(2)D

(3)C

【解析】(1)该设计中不同的被试分别接受A 因素的两个水平的处理,属于被试间设计,而每个被试确都接受B 因素三个水平的处理,属于被试内设计,因此该设计方案是混合设计。

(2)A 因素有两个水平,B 因素有三个水平,结合起来组成6个实验处理。

(3)在多因素的方差分析统计中,如果交互作用显著,则需要进一步进行简单效应分析。

7. 注意并不仅仅在于选择知觉刺激信息,而且要选择对信息的意义反应。注意的选择是发生在刺激信息被知觉分析之后。这种注意模型是( )。

A. 衰减器模型

B. 反应选择模型

C. 资源分配模型

D. 过滤器模型

【答案】B

【解析】反应选择模型认为所有输入的信息在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之前已受到充分的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或衰减的装置,因而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注意不仅仅在于选择知觉刺激信息,而且还要对选择对信息的意义反应。

8. 在知觉实验中,常用动景盘来研究( )。

A. 真动知觉

B. 诱导运动

C. 自主运动

D. 似动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