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制作感觉比率量表的直接方法是( )。
A. 对偶比较法
B. 差别阈限法
C. 数量估计法
D. 等级排列法
【答案】C
【解析】制作感觉比例量表的方法是分段法和数量估计法; 顺序量表的方法是等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 等距量表的方法是感觉等距法和差别阈限法。
2. 采用排除法控制额外变量时,会降低实验的( )。
A. 内部效度
B. 外部效度
C 构思效度
D. 统计结论效度
【答案】B
【解析】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排除法是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从控制变量的角度看,排除法确实有效,然而排除法把正常状态中存在的因素排除出去,其所得到的结果难以推广,因此影响了实验的外部效度。因此本题选B 。
3. 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人脑中对问题和信息进行周密细致的探索和深刻思考,以力求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该阶段是( )。
A. 准各期
B. 孕育期
C. 明朗期
D. 验证期
【答案】B
【解析】孕育期是指在己积累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问题和资料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思考的时期。A 项,准备期是指创造活动前,积累有关知识经验,搜集有关资料和信息,为创造作准备的时期。C 项,明朗期是指新思想、新观念、新形象产生的时期,又称灵感期。D 项,验证期是
指对新思想或新观念进行验证补充和修正,使其趋于完善的时期。
4. 刺激数目与选择反应时之间的关系是( )。
A. 线性关系
B. 指数关系
C. 对数关系
D. 二次函数关系
【答案】C
【解析】费希纳定律认为感觉的大小(或感觉量)是刺激强度(或刺激量)的对数函数。也称为对数定律P=Klgl。
5. 下表所示为一个有四种实验处理的设计方案。该研究设计属于( )。
A. 匹配设计
B.ABBA 设计
C. 拉丁方设计
D. 混合设计
【答案】C
【解析】拉丁方以表格的形式被概念化,其中行和列代表两个外部变量中的区组,然后将自变量的级别分配到表中各单元中。简单的说就是某一变量在其所处的任意行或任意列中,只出现一次。
6. 在选择因变量的测定指标时,应综合考虑其( )。
A. 稳定性、客观性、可辨别性
B. 恒定性、数量化、整体性
C. 情景性、整体性、可辨别性
D. 客观性、数量化、组织性
【答案】D
【解析】一个恰当的因变量指标必须满足以下标准:起某种特定反应的变量,所以是非恒定、不稳定的。有效性、客观性、数量化。因变量是有操纵自变量而引
7. 现代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注意生理机制是大脑皮层的( )。
A 优势兴奋中心
B. 诱发电位
C. 血管舒张
D. 脑电反应
【答案】A
【解析】人在注意某些事物时,大脑皮层相应区域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它是大脑皮层对
当前刺激进行分析和综合的核心,具有适度的兴奋性,同时抑制邻近区域的活动,是注意的生理机制。B 项,诱发电位是指作用于感觉系统的刺激呈现或消失时,脑部出现的电位变化。C 项,爪管舒张是注意的外部表现。D 项,脑电反应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生理指标。
8. ABA 实验设计属于( )。
A. 被试内设计
B. 被试间设计
C 混合设计
D. 对照组设计
【答案】A
【解析】被试内设计的特点是所有的被试都会受到每一水平自变量的影响。被试间设计的特点是每个被试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ABA 设计中,A 表示干预前的基本状态,B 表示所进行的干预,经过AB 两阶段后,再回到A 的状态,可以较好的区分自变量的效果和时间顺序等其他因素的效果。
9. 当N 次实验中的干扰项成N+1次实验的靶子时, 被试对它的反应会变慢,这种现象是( )。
A. 注意瞬脱
B. 注意分散
C. 返回抑制
D. 负启动
【答案】D
【解析】有关分心信息抑制的研究主要使用负启动范式,指当N 次实验中的干扰项成为N+1次实验的靶子时,被试对它的反应变慢的现象。
10.在学年开始时,实验者测试了所有儿童的智商,然后从每班随机抽取几名儿童,告诉他们的班主任这些儿童“智力超常”。学年结束时,再对所有儿童进行同样的测试,发现“智力超常”儿童智商分数提高的幅度明显超过其他儿童。这种现象称为( )。
A. 罗森塔尔效应
B. 安慰剂效应
C. 反应定势
D. 肯定偏向
【答案】A
【解析】罗森塔尔效应是一种典型的实验者效应。实验者效应是指实验者在实验中可能会有意无意地以某种方式如动作、表情和语言等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主试的期望的现象。罗森塔尔用一个实验论证了实验者效应的存在,故称为罗森塔尔效应。在本题中,班主任被告知某些儿童智力超常,他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就会以各种形式将这些信息传递给这些所谓的智力超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