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皖南医学院应用心理学702心理学综合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评价法中低标准下的击中率与虚报率为什么都应该是累积概率?

【答案】评价法中低标准下的击中率与虚报率都应该是累积概率,其原因如下:

如图所示,当x 2感觉出现时,由于它在C 5标准以上,故被试以第6级作反应; 当x 1感觉出现时,由于它在C 5标准以下故不能以第6等级反应,但它在C 4标准以上,所以以第5等级反应。现在要计算C 4标准的击中率,那就不仅要包括第5等级的反应,还应当包括第6等级的反应,因为C 5标准比C 4标准高,在认标准以上可以肯定x 2感觉是由信号引起,那么在比C 5低的任何标准下,当然也可以肯定x 2感觉是由信号引起的。所以C 4标准的击中率,就是信号呈现时第6等级和第5等级的反应之和。因此,对于C 5以下的各标准,击中率都应该是累计概率。各标准下的虚报率也应以类似的方法来计算。

2. 功能磁共振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包含哪些方面?

【答案】功能磁共振(fMRI )是当今心理学研究最主流的脑认知成像技术。fMRI 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包含以下方面。

(1)探究认知功能的脑区定位

目前,fMRI 在心理学研究中最广泛的应用方式是将特定的认知功能定位于大脑中的特定脑区,从而回答where 的问题。例如,Downing 等人利用fMRI 技术发现人脑视觉腹侧通路皮层上存在一些脑区对特定类别的视觉刺激有选择性反应。

(2)探究任务的认知加工过程

在fMRl 的定位研究发现一些高度特异化的脑区并明确这些脑区的功能特性之后,可以将这些脑区的活动作为某一认知加工过程的神经标记,然后探讨在某个任务中是否涉及某个认知加工过程的参与。例如,O'Craven 等人采用fMRl 技术证明了注意选择的基本单元是客体。

(3)探究不同刺激或者任务的表征的区别

在fMRl 的研究范式中,fMRl 适应范式和多元模式分析(MVPA )通过检验特定脑区对哪些

刺激反应相同,对哪些刺激反应不同来描述该脑区的神经表征。例如,Serenees 等人采用MVPA 技术证明,工作记忆的视觉刺激信息是储存在初级视觉皮层,而不是在专门的工作记忆储存区。

(4)探究不同任务采用的加工机制的一致性

如果fMRI 发现两个任务激活大脑同一个脑区,表明这两个任务可能采用了相同的加工机制; 反之则表明两个任务采用了不同的加工机制。例如,Fedorenko 等人利用fMRI 为语言和思维的分离提供了证据。

3. 注意的过滤器理论包括哪些理论? 分别用什么实验验证? 这些理论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答案】(1)注意的过滤器理论

注意的过滤器理论包括三种,分别为:早期选择模型(单通道模型)、中期选择模型(衰减模型)、晚期选择模型(反应选择模型)。

(2)三种过滤器理论的验证实验

①早期选择模型采用双耳分听实验验证。让被试的双耳同时分别听到两个分离的相互独立的声音,要求被试或是以耳朵为单位分别再现,或是以双耳同时接收的信息顺序成对再现,或是随意再现。

②中期选择模型采用追随耳实验验证。即要求被试在双耳分听过程中始终复述某一个耳朵听

到的信息,并且忽略所有来自另一耳朵的信息。这两个耳朵被分别称为“追随耳”和“非追随耳”。

③晚期选择模型采用双耳识别实验验证。即让被试同时注意双耳,当从右耳或左耳听到随机呈现的靶子词时,要分别作出反应。

(3)三种过滤器理论的不同点

①早期选择模型认为,注意瓶颈位于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以避免中枢系统超载。在这个瓶颈中作为过滤器的注意对进入的信息加以调节,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其余信息则可能暂存于记忆中,然后迅速衰退。通过过滤器并进入高级分析水平的信息再接受进一步的加工,从而被识别和存储。这种过滤器类似于高保真听力设备中的交叉滤波器。它是按“全或无”方式进行工作的,即接通一个通道的同时关闭所有其他通道。

②中期选择模型重视中枢系统的二次选择功能,认为过滤器并非依“全或无”的原则工作,而是按衰减方式进行的; 不是只允许一个通道(追随耳)的信息通过,而是既允许追随耳的信息通过,也允许非追随耳的信息通过,只是非追随耳的信号受到衰减,强度减弱了。但若这些减弱的

,具有较低的阈值,那么仍可得到高级加工而被非追随耳信号具有特别的意义(比如自己的名字)

最终识别。

③晚期选择模型,多个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信息

加工瓶颈位于知觉和工作记忆之间。因此,注意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

4. 人们发现,大脑两半球对情绪性信息的加上是不对称的,在脑功能指标上存在着偏侧化现象,有两种理论对此加以解释:半球优势假说认为,只有右半球负责对情绪的加工; 效价假说认为,不同效价的情绪是由不同的大脑半球进行加工的,右半球主要加上消极情绪,左半球主要加工积极情绪。

(1)请设计一个混合实验检验这两种假说,并简要说明需要控制哪些主要额外变量。

(2)什么样的实验结果支持半球优势假设说?

(3)什么样的实验结果支持效价假说?

【答案】(1)被试选取:正常人被试,在利手性,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等方面匹配。

实验材料:情绪图片,(情绪效价分别为正性和负性,以及中性刺激作为填充材料。每种类型的图片数量相同)。

实验程序:将被试分为两组,其中一组被试观看负性情绪刺激,另外一组被试观看正性情绪刺激。同时进行fMRI 扫描。

实验设计:自变量为:大脑半球(左半球,右半球)×刺激类型(正效价,负效价)。

因变量为:被试的左右半脑的激活情况。

需要控制的额外变量:

①被试的性别、左右利手性。两种条件下被试的男女人数相同,并且全部为右手利。

②被试的年龄。可以将年龄作为一个协变量,通过一协方差分析的方法排除年龄的影响。 ③被试的疲劳和庆倦等情绪。在实验刺激中插入部分中性刺激,采用随机化的方法呈现材料刺激。

数据分析:获得被试在正性刺激条件和负性刺激条件下的左右半球激活程度(中性刺激条件下的数据不进入数据分析)。然后进行两因素混合设计方差分析。

(2)如果对于两组被试,右半球的激活都显著高于左半球的激活,说明无论情绪刺激的效果如何,都是主要由右半球负责加工,这就支持了半球优势假说。

(3)如果对于负性情绪组,右半球的激活显著高于左半球,对于正性情绪组,左半球的激活显著高于右半球,说明不同效价的情绪是由不同的大脑半球分别进行加工的。该结果就支持了效价假说。

5. 实验与观察有什么不同之处?

【答案】实验的方法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在研究者主动控制条件下对事物的观察,它能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因果性的说明。观察的方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或预先设置的情境中,通过直接观察或者借助仪器观察而搜集事物信息的方法。

实验法与观察法的不同之处在于:

(1)实验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观察只能等待所要观察的事物出现时才能进行,或只能对已有的事物进行观察。

(2)实验方法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观察法则不能。

(3)实验法所得资料可以进行定量分析,观察法所得资料不易进行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