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服装学院艺术学理论612综合文艺理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鼎
【答案】鼎是煮肉食的器物。一般是圆体,三足,双耳。鼎的造型的变化,反映着不同的时代特征。鼎在古代除了是一种实用品,还是权力的象征。用鼎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例如天子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一或三鼎,而普通人则不能用。司母戊鼎是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
2. 网纹彩陶束腰罐
【答案】高18.3厘米,口径15.2厘米,1958年甘肃永登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泥质红陶,彩绘。器形为上下两器相连,上为盆形,下为罐形。下部罐形最鼓处有环形耳,左右各一只。上下器形各绘突起的珠状花朵纹,以圆斜方格网纹、平行线、箍状带形装饰,造型特殊,图案精美。
3. 新石器
【答案】在打制的基础上,普遍磨光、常常钻孔的石器。是新石器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注重材料的选择,并体现了对称、质感等重要的工艺美术法则。其材料、技术和若干器形为原始玉器继承。
4. 缂丝
【答案】又叫“克丝”或“刻丝”,制作方法是“通经断纬”,先挂好经线,然后将许多不同颜色的纬线根据图样用小梭子缀织上去,交接处留空,似有雕镂的痕迹,花纹两面相同,极其精巧,但费工费时。
5. 粉彩
【答案】在明代五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为色料中加入了铅粉,烧后图案略有凸起,色度也因涂了粉底而变浅。色调柔和,题材多以近乎写实的人物、花鸟为主,笔工极细,风格淡雅,所以又称“软彩”。
6. 回纹
【答案】回纹是商代青铜器的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相结合的方法,构成单独纹样,装饰在器物的主要部位。通常是以饕餮纹作为主纹,以回纹作为地纹。
7. 旋涡纹彩陶
【答案】高23厘米,口径14.6厘米,1977年甘肃兰州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此壶泥质红陶,手制,为盛储器。壶张口,缩颈,阔肩,鼓腹,平底,腹下左右各有环形耳。腹部以黄、红、
黑彩绘连续的旋涡状纹,颈部饰平行线纹。壶外表柔滑而富有光泽,极其雅致,风格端正大方。
8. 双耳尖底陶瓶
【答案】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高54厘米,口径6.5厘米,1972年陕西临撞县姜塞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此瓶为细砂红陶,是当时的汲水工具,小口、尖底、深腹,腹侧有两耳,可系绳。当瓶空时,重心靠上; 汲水时,瓶倒置水中,水便注入瓶内,使重心下移,瓶自动竖起,使用方便。线条流畅、匀称,极具艺术美感,这是仰韶文化遗存中特有的产品,距今约6000年,设计美观,实用性很强,体现了当时仰韶人的智慧。
二、填空题
9. 汉代瓦当中最常见的图案式_____。
【答案】四神
10.明代丝织的四大产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江浙;四川;山西;闽广
11.康熙时彩瓷最重要的品种是_____,雍正时彩瓷最有成就的品种是_____。
【答案】五彩;粉彩
12.由于辽代瓷业的兴起,设立了专管窑务的“_____”。
【答案】瓷窑官
13.明代的工艺美术体系,明显地形成了_____、_____两大体系。
【答案】实用的民间工艺美术;观赏的宫廷士大夫工艺美术
14.磁州窑的刻划花装饰技法中,最有代表性的是_____。
【答案】剔刻画、剔刻填花
15.元代著名的纺织工艺家_____,对我国棉织工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答案】黄道婆
16.北宋五大名窑指的是定窑、_____窑、官窑、_____窑和哥窑。
【答案】汝;均
17.黑陶产生于_____时代。山东龙山文化和良诸文化的作品最为著名。
【答案】新石器
18.仰韶文化中以_____、_____为主要代表。
【答案】人面角纹盆;鹳鸟角石斧
三、简答题
19.简述周代染织工艺中的“十二章”纹样的含义。
【答案】“十二章”是古代帝土服装卜的一种具有宗教意义的十二种图案,从西周以来一直为历代帝王采用。
“十二章”包括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做绘(是将它们画在衣服上),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六章,稀绣(是将它们绣在衣服上)。
日为圆形中间饰鸟; 月为玄月,汉代后圆形中饰蟾蛛或玉兔; 星星辰多以北斗七星表示。日、月、星辰取其照临。汕为山形,取其镇,取其人所仰,也具有能兴雷雨的意义。龙,取其变; 华虫,做锥形,意为华丽的鸟,取其文。宗彝,即虎,仰鼻岐尾,是一种智兽。藻,即水草,取其洁。火,作火字形,取其明。粉米,作谷粒形,取其养。椭为斧形,刃白身黑,取其断。黻为两己相背,黑青相次,有背恶向善的意义,也有君臣离合的意义。
总之,“十二章”纹样都贯穿着儒家伦理道德的含义,具有鲜明的社会意义。
20.简述战国瓦当的构成特点及纹样图案。
【答案】战国瓦当纹饰极为丰富,图案的构成形式,通常都是在半圆形中,采取左右对称的骨法。以图案题材来分类,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类:饕餮纹半瓦当、云山纹半瓦当、双兽(双鸟)纹半瓦当、树下双兽纹半瓦当。
21.以明式家具为例,试述明代工艺美术的基本风格,并谈谈你对它的看法。
【答案】我国明式家具造型简洁,以线为主; 结构严谨、做工精细; 装饰适度、繁简相宜。不髹漆,体现木材本身的肌理和质感,注重实用性。总体上呈现出简、厚、精、雅的艺术特色。从它身上可以看出明代工艺美术的基本风格为“健”与“约”。所谓健,是充实而不浮艳; 所谓约,是概括而不赘疣。无论造型还是纹饰,装饰性都很强,使人感到该工艺美的样式化。明代工匠既善于把握材料的自然属性,充分发挥它的自然美,又善于将精细的手工技术巧妙低融合在工艺品的构成中,而不外露,因此质朴甚至笨拙的工艺美学使得器具更具有一股庄重敦厚的意味。
22.原始玉器和新石器的联系。
【答案】(1)在生产过程中以“美石为玉”。玉器和石器不仅有着直接联系,而且玉器是由石器发展演变面来的。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品种较多,大都是装饰品。玉的本质是石,玉器是由石器转化而来的; 玉器,是指用玉石雕刻成的器物经磨制磨光石斧及装柄方法工序而制成的,具一定形状和功用的石器。人类使用新石器,对于过去所用的打制的旧石器而言是一个进步。新石器可一直使用到铜石并用时代及青铜器时代。
(2)良诸文化玉器种类较多,典型器有玉琼、玉璧、玉铺、三叉形玉器及成串玉项饰等。良诸玉器以体大自居,显得深沉严谨,对称均衡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尤以浅浮雕的装饰手法见长,特别是线刻技艺达到了后世也几乎望尘莫及的地步。最能反映良诸琢玉水平的是型式多样,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