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基础理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框架研究、框架理论
【答案】社会学家E. 戈夫曼在1974年出版的《框架分析》一书中明确为框架做出定义:“框架是指人们用来认识和阐释外在客观世界的认知结构,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经验的归纳、结构与阐释都依赖一定的框架,框架使得人们能够定位、感知、理解、归纳众多具体信息。”即框架(frame )作为一定的知识体系或认知定势预存在我们的大脑中,它来自于过去实际生活的经验,根据既有的框架来“建构”Cframing )对新事物的认识。20世纪80年代开始,框架理论开始引进到新闻与传播研究领域,并由此诞生“媒介框架”(mediaframe )和“新闻框架”Cnewsframe )两个学术概念。框架概念引入传播学研究领域后得到广泛的应用,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使用频率最高和最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2. 编码/解码理论
【答案】“编码/解码理论”是英国文化研究学派代表人物斯图亚特·霍尔提出的。编码位于传播者一端,是指将信息转化成便于媒介载送或受众接受的符号或代码。解码位于受传者一端,是指将接收到的符号或代码还原为传播者所传达的那种信息或意义。编码与解码的连通过程实质上就是简单的传播过程,两者都“是把自己头脑里存在的‘抽象的’、有广义的思考内容的原本,在对方头脑里也制造一份副本的行为。”该理论认为受众对媒介文化产品的解释,与他们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立场相对应。霍尔提出三种假想的地位,即:以接受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为特征的“主导一霸权的地位”; 大体上按照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进行解释,但却加以一定修正以使之有利于反映自身立场和利益的“协商的符码”; 以及与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全然相反的“对抗的符码”。
3. 芝加哥学派
【答案】芝加哥学派,认为传播是人类关系的本质,远远超出单纯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传播创造和维持社会,探讨大众媒体在一个健全的民主制中的作用。他们在关于人的行为问题上反对本能论观点,提倡社会互动理论。代表人物有帕克、米德等。芝加哥学派对传播理论与研究的影响如下:①它代表着社会科学在美国的第一次繁荣,对那些重要的欧洲理论而言,它起到了思想登陆点的作用。②它使美国有关社会间题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③该学派学者构成了一个以人类传播为中心的人格社会化的理论概念体系。他们强调符号互动理论的观点。④该学派构筑了后来的以媒体效果为重点的大众传播研究的模型。使美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等。
4. 把关人
【答案】把关是指参与传播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从各自的观点上,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的行为,而有这种行为的人称为把关人(守门人),这是传播学研究的一大范畴。在传播活动中,把关人也要对感受到的信息进行选择,他认可的信息才能继续流通,否则就只能呆在门外. 这一概念是由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心理学家卢因在1947发表的论文《人际关系》首创的。
5. 审美意识
【答案】审美意识是指主体对客观感性形象的美学属性的能动反映。包括人的审美感觉、情趣、经验、观点和理想等。人的审美意识首先起源于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审美意识与社会实践发展的水平有关,并受社会制约,但同时具有人的个性特征。在当代,审美意识和环境意识的相互渗透作用更加强化。审美意识是人类保护环境的一种情感动力,促进了环境意识的发展,并部分地渗入到环境意识中成为一方面的重要内容。
6. 符号
【答案】符号是指人们共同约定用来指称一定对象的标志物,它可以包括以任何形式通过感觉来显示意义的全部现象。在这些现象中某种可以感觉的东西就是对象及其意义的体现者。符号是负载或传递信息的基元,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如声音、图形、姿态、表情等。粗略地看,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7. 奥尔波特公式
【答案】奥尔波特公式是指山传播学者奥尔波特提出的一个著名的流言流通量公式,他认为,在一个社会中,流言的流通量,与问题的重要性和涉及该问题的证据暖昧性之乘积成正比,即:R=IXAC流言流通量=问题的重要性X 证据的暖昧性)。这个公式指出了流言发生的两个特点:①流言通常是围绕人们关心的问题、涉及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发生的; ②来自正式渠道的有证据的信息(如大众传播媒介的报道、权威部门的信息发布等)不足、状况的暖昧性、不确定性增加,会推动人们去通过流言渠道寻求信息。
8. 传播学
【答案】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社会信息系统本身。传播学的研究任务是通过对社会信息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结构、功能、过程以及互动关系的考察,探索、发现和克服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科学方法,找到社会信息系统良性循环的机制,由此来推动社会的健全发展。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它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它的发展从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诸多学科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二、简答题
9. 简述当今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的发展现状
【答案】(1)以美国为龙头的传统学派或称经验学派
①传统学派注重挖掘传播活动的自身规律,出发点和着眼点都紧扣具体的传播实践,都同人们的实际传播经验密切关联,他们的研究方法及成果都带有十分突出、十分明显的经验色彩,所以传统学派又有经验学派之称。
②传统学派由于立足于具体的传播实践,所以他们的研究成果往往能直接用来指导人们的传播活动,尤其对开展卓有成效的传播意义更大,这是其长处。它的缺陷是把传播的现状当成天经地义,无可置疑的事实,并以接受既定事实为前提来从事研究。所以传统学派事实上就是在维护现状,他们的一切研究及成果无非是为现存的传播体制的有效运转献计献策而已。
(2)以西欧为中心的批判学派
①批判学派是以对既定的传播现实和现存的传播体制进行全面、深刻、系统地批判而闻名。批判学派主要致力于对传播现象之深层背景的考察,更注重传播及传播体制的阶级性和历史性,更强调传播与社会的广泛联系。
②他们的不足在于忽视或根本就无视对传播自身规律的探讨,置实际经验、具体问题于不顾,一味进行大而无当、天马行空的高谈阔论。远离传播实践,因而他们的研究无助于指导人们的传播活动。
总之,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相比:前者偏向于传播的小规律,后者侧重于传播的大问题; 前者实际维护传播现状,后者旨在批判传播现状; 前者只立不破,后者只破不立。
10.比较传播的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社会系统模式的异同,以及由此看出传播学研究的发展如何。
【答案】模式是对客观事物的内外部机制的直观而简洁的描述,是对现实的一种同构或预期。模式按所用符号可以分为文字模式、图表模式、数学模式三类,按模式作用可以分为结构性模式和功能性模式两种。传播模式基本都是利用文字和图表构成的功能性模式。传播模式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和社会系统模式。
(1)传播的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和社会系统模式的不同点
①线性模式把传播视为单向流动的过程,拉斯韦尔的SW 模式是典型的线性模式。线性模式揭示了传播的基本要素,但未能在模式中更多的顾及人的因素、社会因素,忽视了讯息的内容、传播的效果等。
②控制论模式在线性模式的基础上引入了反馈的概念,把传播看成一个循环、平衡的自我调节系统。但是,这类模式仍然忽视了传播过程的社会背景。
③系统传播模式在前两者的基础上,进一步把传播放人一个宏观的社会背景中加以考察,并视之为整个社会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2)传播的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和社会系统模式的相同点
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和社会系统模式是传播模式研究过程所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线性模式和控制论模式是对传播过程内部的微观认识,而社会系统模式是对传播过程外部关系的宏观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