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教程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全球传播

【答案】全球传播(globalcommunication )目前还很难找到一个确切的定义。一般认为,全球传播是国际传播的扩大和发展,它既包括传统的国际传播的各个领域,又拥有自己的全新课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全球传播:①全球传播的出现与跨国传播科技的发展和全球信息化的进程密切相关。②全球传播的主体多元化。③具有跨国传播功能的个人媒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④在全球传播中,许多全世界、全人类范围的问题受到人们的重视。⑤全球传播中的文化关系越来越占据重要位置。

2. “证词法”

【答案】“证词法”是一种宣传策略,是熟知的七种宣传技巧之一。“证词法”是指要某些令人尊敬或使人讨厌的人说出特定的观念、节目或产品,或说人的好话或坏话的宣传方法。证词法在广告和政治宣传中是一种很常用的技巧。

3. 集合行为

【答案】集合行为是指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现象。例如火灾、地震后的群众骚乱,出于某种原因的自发集会、游行、种族冲突,物价上涨的流言引起的抢购风潮等。集合行为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会造成对正常的社会秩序的干扰和破坏。集合行为虽然是一种自发的反常现象,但它的产生是有条件的。一般认为,集合现象的发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①结构性压力; ②触发性事件; ③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

4. 认知不协调论

【答案】认知不协调论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于1957年提出的一种社会认知论。其前提是每个人都努力使自己的内心世界没有矛盾,然而所有的人都无法使自己达到无矛盾状态。费斯廷格把“矛盾”和“无矛盾”换为“不协调”和“协调”,并据此对认知现象进行分析。认知不协调理论包含两个认知要素:一是关于自身特点和自己行为的知识; 一是关于周围环境的知识。认知要素之间的关系有3种:无关系、协调一致的关系、不协调的关系。

5. 异化

【答案】异化,是指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蜕变为脱离生产者,而且同生产者相对的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生产者的一种社会现象。在异化过程中,人的主体性完全丧失,遭到本来由自己创造而现在却成为异己的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的奴役。在资本主义社会,异化达到最

普遍、最严重的程度。

6. 语境

【答案】语境在传播学中称为传播情境。传播情境是指对特定的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的外部事物、条件或因素的总称,它包括具体的传播活动(如二人对话)进行的场景,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无他人在场等等; 在广义上,传播情境也包括传播行为的参与人所处的群体、组织、制度、规范、语言、文化等较大的环境。在很多情况下,传播情境会形成符号本身所不具有的新意义,并对符号本身的意义产生制约。

7. 潜网

【答案】布里德的研究表明,任何处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传播媒介都担负着社会控制的职能。而这类控制往往是一种潜移默化、不易察觉的过程,用一个形象化的词来概括就叫潜网。所谓媒介组织内的潜网实际上乃是更大范围的社会控制体系的折射,青年记者所感到的束缚与其说是来自媒介组织,不如说是来自社会系统。

8. 随机抽(取)样(randomsampling )

【答案】随机抽(取)样是指保证调查对象总体中每个部分都有同等被抽中的可能的调查方法,是一种完全依照机会均等的原则进行的抽样调查,被称为是一种“等概率”。随机抽样有四种基本形式,即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和多级抽样。

二、简答题

9. 传播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有哪些流派?

【答案】传播学在中国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流派。(1)应用流派一一侧重传播实践

①应用流派,主要针对传播实践特别是新闻传播实践中的紧迫问题展开研究,旨在为实际运作提供可操作的对策、思路及理论。

②当前比较重要的研究包括,媒介策划、媒介经济、受众调查、广告营销、媒介集团、国际传播以及各受关注的人世和网络等。

(2)学理流派一一立足基础理论

①学理流派,主要研究和探讨传播学的基础理论,旨在为学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工作母机”。 ②主要涉及传播学的核心概念和范畴,诸如信息、符号、传播、反馈等。

③基本理论和学说,诸如信息的两级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传播的各种模式等; 以及不同方法和学派,但如经验学派、批判学派、文化研究学派、政治经济学派等。

(3)思想流派一一倾向超迈高蹈

①思想流派,则包罗广泛,所有以传播或传媒问题为思考基点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差不多都可归人这个流派,其中尤以文学、美学、西方哲学等学科最为突出和活跃。

②这个流派,具有深厚的文史哲底蕴,同时又跨越了专业的壁垒和羁绊,所以能发出一系列有助

于透视传媒、文化及社会的思想火花和理论创见,从而给人以憬然而悟的启发和豁然开朗的洞明。

10.简述几种常见的语言失当。

【答案】由于语言是静止的、有限的、抽象的,而实际则是运动的、无限的、具体的,因而语言在认识现实、反映现实上便存在很大局限性。对此如不警觉,势必出现使用语言不当的情况,进而导致传播失误的现象。常见的语言失当包括以下几种:

(1)死线抽象

死线抽象是指人们只在语言“抽象阶梯”的某一级上使用语言,把语言死钉在某一抽象水平线上。这条死线可能是一条抽象程度较高的线,如运输工具; 也可能是一条抽象程度较低的线,如波音747。不管是高是低,只要紧盯在一条抽象线,就叫死线抽象。(2)忽视差异

这种语言失当现象,是指人们在使用语言表达事物时只顾整体的一致,而不顾个体的差异。

(3)非此即彼

非此即彼原是一种极端化的思想方式,它只看两个对立的极端,而不管两个极端之间一系列过渡性层次。

(4)自我投射

自我投射是指人们在用语言表述事物时,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主观认识投射到客观的事物上。换言之,自我投射就是名为说他,实则谈己; 表面上像在陈述实际情况,而实际上却是在表达主观印象,并且这种对自我感受的表达是不自觉的,无意识的。

总之,不论是语言陷阱,还是语言失当,都意在表明自然语言或日常语言包含许多含混不清、似是而非、简单粗疏、自我感受的成分在内。这种语言很容易产生歧义,因而非常不利于传播。

11.简述文字传播的意义与局限。

【答案】文字是人类传播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文字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了一个更高的文明发展阶段。

(1)文字发明的意义

①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能够长期保存;

②文字能够打破空间和距离的限制,扩大了人类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

③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有了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2)文字传播的局限性

手抄传播效率低、规模小、成本高。文字信息的生产规模小,加上教育的普及程度低,文字传播基本上还属于政府、官吏以及统治阶层的特权。

12.在传播学研究的欧洲源头有哪些重要人物?

【答案】传播学研究在欧洲源头有以下重要人物:

(1)孔德(1798-1857

社会学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实证哲学讲座》、《实证政治体系》等。他客观描述了人类思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