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吉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传播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数字鸿沟
【答案】“数字鸿沟”是指由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全球发展和应用,造成或拉大的国与国之间以及国家内部群体之间的差距。大众传播的信息传达活动无论是对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还是低者都会带来知识量的增加,但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速度大大快于后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的结果是两者之问的鸿沟不断变宽,差距不断扩大。
导致数字鸿沟的原因有:(1)接触媒介和学习知识的经济条件; (2)传播技能上的差异; (3)已有知识储存量上的差异; (4)社交范围的差异; (5)信息的选择性接触、理解和记忆的因素;
(6)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
2. 索绪尔(FerdinanddeSaussure )
【答案】索绪尔(FerdinanddeSaussure )是瑞士语言学家,现代语言学的奠基者,结构主义学说的开创者,其符号理论促进了符号学科的建立。
索绪尔1857年生于日内瓦,1878年发表了《论印欧系语言元音的原则系统》。1881年他到法国巴黎,在整整十年间他培养了梅耶、格拉蒙等语言学家,建成了法兰西学派。1907年起,他开始讲授普通语言学。索绪尔去世后,他的学生根据同学们的笔记和索绪尔的一些手稿及其它材料编辑整理成((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于1916年在法国巴黎出版。此书曾多次再版,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其影响遍及全世界。
3. 移动媒体
【答案】移动媒体是指利用数字广播电视地面传输技术播出,以满足流动人群的视听需求为主的新型媒体。移动媒体大致可分为掌上媒体和交通媒体两种。掌上媒体包括手机、psp , mp3, mp5等设备,交通媒体主要包括车载电视、地铁电视、电梯电视等。
4. 群体规范
【答案】群体规范是群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指每个成员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已经确立的思想、评价和行为的标准。广义的群体规范包括社会制度、法律、纪律、道德、风俗和信仰等,都是一个社会里多数成员共有的行为模式。群体规范在不同的群体中产生的作用不同,利用正式群体中的压力与非正式群体中的内聚力可以产生相应的道德效应。
5. “沉默的螺旋”理论
【答案】“沉默的螺旋”理论是传播效果理论重新回归到强大效果论的代表理论之一。“沉默的螺旋”最早是由诺依曼于1974年在《传播学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的,1980年以德文
出版的《沉默的螺旋:舆论一一我们的社会皮肤》一书,对这个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概括。诺依曼通过“沉默的螺旋”理论,重新提示了一种“强有力”的大众传播观。这个假说包括几个要点:①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②经大众传媒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容易被当作“多数”或“优势”意见所认知; ③这种环境认知所带来的压力或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触中的“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扩展过程,并导致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一一舆论的诞生。
6. 双重行动模式
【答案】双重行动模式是由巴斯提出的,是对麦克内利把关模式的完善。巴斯将“个体把关人”的研究从对单个新闻加工者的研究拓宽为对明显分为两类的多重“把关人”的研究,所谓的双重行动是针对新闻把关活动的两个部分而言的。巴斯把新闻媒介的把关过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新闻采集阶段,这里的把关人主要有记者,记者在采写新闻时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纷纭复杂的现实事件进行取舍与加工; 第二部分的把关活动是新闻加工阶段,这里的把关人主要以编辑为代表,新闻媒介输出的所有信息都要经过这道重要关口。第二部分的把关即新闻加工比第一部分的把关即新闻采集更具有决定性。
7. 接种兔疫论
【答案】接种免疫论是指站在受众的立场,着眼于如何抵御传播者的宣传与劝服的一种传播学理论。该理论的创始人是耶鲁学派的宿将威廉。麦奎尔。他的免疫研究可追溯到霍夫兰关于一面之词与两面之词的探讨上。该理论认为,人的思想要想抵御反面的宣传,方法有两种。一种就是加强正面宣传,增加思想上的抵抗力; 另一种则是进行适当的反面教育。适当的反面教育,也是指有意识地向受众灌输一些反面的信息,使他们的思想先对这类反面信息产生抵抗性,这样一旦当他们真正面临反面信息的大规模侵袭时,便不会轻易发生动摇。
8. 自由主义理论
【答案】自由主义理论又称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是一种传播制度理论。该理论由约翰。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一书中最先提出,由约翰·密尔的《论自由》一书加以系统化。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坚持个人的重要性,依靠个人和理智活动能力,主张言论和出版自由,进而形成“观点的公开市场”。在此市场中,最好的思想总会得到承认,而最劣的思想则会失去作用。
二、简答题
9. 简述加纳姆对批判学派“传播与意识形态研究”的观点。
【答案】关于批判学派的“传播与意识形态研究”,英国批判学者N ·加纳姆归纳出以下5个主要观点:
(1)大众传播媒介具有巨大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影响力。
(2)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力主要通过媒介所特有的“议程设置功能”得以发挥出来。
(3)大众传播媒介所设定的“议程”是一种高度人工合成物,它经过传播者的新闻价值标准过滤筛选,一般采取支持现存制度的立场。
(4)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依存于其“非党派性”和“中立”的招牌,这些招牌给人一种可信赖感,从而使媒介设定和提示的“议程”能对受众产生巨大影响。
(5)资产阶级媒介在立场和价值观方面基本是与人民对立的。
10.简述批判理论和传统理论的区别。
【答案】1937年,霍克海默在《社会研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为法兰克福学派奠定思想根基的论文,题目就叫《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这篇重要文章不仅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宣言,而且也是当今各种批判思潮的源头。霍克海默指出,批判理论是同传统理论相对的。这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
(1)传统理论把自己置于现存社会之中,旨在帮助社会的再生产过程; 而批判理论则把自己放在既定秩序之外,旨在颠覆这个再生产过程。
(2)传统理论总是从既定的事实出发,通过实证性的研究,得出同现存社会秩序相调和的顺从化结论; 而批判理论首先是破坏一切既定秩序,证明它们是同人的本质相背离的。所以,批判理论是以否定的姿态而出现,而传统理论是以肯定的面目而盛行。
(3)传统理论是与现存社会秩序相一致、相调和的“服从性”理论; 批判理论则是对现存社会秩序加以拒绝、否定与批判的“革命化”理论。批判理论首先表现为一种立场,其次才是一种特定的理论。
总之,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传统研究与批判研究、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是二元对立的。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的存在较大的分歧。
11.与其他信息相比,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有哪些?
【答案】社会信息及其传播又有其他信息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质,这就是它伴随着人的精神活动。自然信息的传播通常表现为一定的物理或生物条件的作用和反作用,满足了一定的条件,必然会引起相应的反应,而社会信息则不同。
(1)它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且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
(2)即便是作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一一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人的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与其他自然信息不同的特殊规律。
德国哲学家克劳斯指出:“纯粹从物理学角度而言,信息就是按一定方式排列的信号序列,但仅此一点尚不足以构成一个定义。毋宁说,信息必须有一定的意义。由此可见,信息是由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这段话可以说概括了社会信息的本质。
传播学与信息科学是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巨大贡献,一是把信息概念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