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大学威海校区61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论述题
1.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答案】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具有历史必然性。
(1)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是通过革命实现的。无论是当时的俄国还是中国,劳动群众所受的多重压迫和剥削格外深重,使社会矛盾特别尖锐,出现了很好的革命形势。反动统治阶级己经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也不能照旧地生活下去了。革命的卞观条件也成熟了,集中表现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己经能够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正确地分析革命的客观条件和革命队伍本身的状况,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斗争策略,广泛发动和组织群众,运用各种斗争形式,直到发动武装起义,进行武装斗争,夺取革命的胜利。
(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一定的社会形态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之上的,不可能出现先进的生产关系长期建立在落后的生产力的基础上,也不可能出现落后的生产关系能够长期容纳先进的生产力的现象。但是如果从社会历史发展的某个阶段来看,则又会出现参差不齐、相互交错的现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在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情况下,生产关系的变更就成为主要的决定的方面了。从历史上看,封建制取代奴隶制、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己有不是从最发达的地方开始而是从薄弱的或不发达的地方开始的先例。
总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也是历史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那种把首先在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看做是“反常现象”,把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看做是“畸形的早产儿”的观点是错误的。
2. 如何把握“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试用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答案】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和选择性是指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主要是指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主体选择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生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的方向、目标、方式的选择。
(1)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人们的历史选择活动总要受到自己目的的驱使和制约,因为在社会历史领域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目的的人; 另一方面,人们的历
史选择活动又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为历史过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人们的历史选择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实现。这就决定了在社会形态更替过程中历史卞体的选择性活动,必然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2)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达到预想的目的,就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如果不符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因此,
①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3)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相关联的是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社会历史趋向属于历史决定论的内容,是指社会历史规律的决定作用。主体选择是指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和选择性。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定了人们的活动要受规律性的制约,但不否定人在可能性空间内的选择。主体选择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生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的方向、目标、方式的选择。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之所以强调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是为了实现主体的正确选择。
3. 论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原因、实质。
【答案】(1)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个人资本所有制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再到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家资本所有制,最后,法人资本所有制成为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发展的新形势。
②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资本家指挥下的劳动只是形式上隶属于资本,随着大工业生产体系的建立,劳动对资本的隶属就成为实质上的隶属,资本家对工人的控制更加严格,剥削方式更加残酷。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人阶级反抗力量的不断壮大,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促使工人自觉地服从资本家的意志。
③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一是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很大变化; 二是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 三是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
④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虽然市场机制依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但己不是唯一调节机制,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对经济实行全面干预,国家宏观调控在经济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⑤政治制度的变化。一是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 二是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 三是重视并加强法制建设; 四是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日益扩大,成为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生活中十分引人注目的形象。
(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很深刻的,发生新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有:
①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
③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
④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客观事实,其实质是:
①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这一切表明,虽然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科学性,从根本上产生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依然是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疤疾。
4. 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可历史事件又是人们意志的“合力”造成的,两者不矛盾吗? 这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怎样的关系?
【答案】(1)二者之间没有矛盾。具体分析如下: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一方面,社会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这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的结果。另一方面,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人类在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受自己的目的的驱使,会对历史活动做出自己的选择。而对历史的选择性,最终取决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根本意愿以及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和顺应程度,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社会是由人民群众组成的。历史中的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影响作用。社会历史就是在许多单个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每一个人积极的或消极的历史活动都会成为历史事件具体内涵的组成部分,成为整个人类意志中的合力因素和影响历史前进的力量。
任何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或成就,虽然离不开杰出人物的巨大作用,但一者杰出人物来自人民群众,二者杰出人物所提出的理论和实践要么建立在无数代前人和当代人民群众历史活动的基础之上,要么离不开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参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代表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或力向。一切杰出人物发挥作用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实践。在这个角度上,一切重大的历史事件,都是人的意志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合力”作用的结果。它与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行不悖,两者之间并没有矛盾。
(2)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关系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充分体现了个人奋斗作为人类意志合力组成部分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胸襟抱负,自觉地担负起振兴中华的伟大历史责任,现在为振兴中华而学习,将来为复兴中华做出自己毕生的贡献。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