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广西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原著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新经济政策

【答案】新经济政策是指1921年列宁在前苏联改变“战时共产主义”体制后所实行的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1)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缴税后的剩余粮食可以自由出售;

(2)发展商业,在一定限度内允许自由贸易和私商存在;

(3)在国营企业中,实行经济核算制,并以租让、租赁等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把某些国营企业租给外国资本家或私人经营。新经济政策承认过渡时期社会经济形式以商品货币关系作为基本因素,要求充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来组织生产,扩大自由市场的范围。新经济政策是要使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回到它所生存的现实中来,也就是要给予它准确的历史定位。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结果:重新建立了工业与农业之间正常的经济联系,巩固了工人阶级与农民的联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新经济政策所体现的经济体制模式没有来得及在理论上以更准确的概念确定下来,也没有来得及在实践上以成型、稳定的体制完全确立起来。

2. 企业集团

【答案】企业集团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以资产为纽带形成的有层次的企业联合组织。它是通过核心企业对其他企业的控股、持股而形成的。企业集团本身并不是法人,而企业集团的成员企业都是一级法人。企业集团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核心层企业(总厂),通常由一个或几个大企业构成,它们对集团中的其他成员企业都有控股和持股行为。第二层为紧密或半紧密层的骨干企业(分厂),它由核心层的控股子公司构成。第三层为松散层的配套企业,它由与企业集团成员有协作关系的企业构成。企业集团比单个企业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它有利于核心企业有市场需求产品的发展,有利于专业化协作和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提高企业防御经营风险的能力。

3. 经济增长方式

【答案】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所选择的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利用方式。经济增长方式分为两种类型:

(1)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数量扩张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其主要特征是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产出和低效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资源消耗高,资金周转慢,损失浪费严重,经济效益低,是一种代价高昂的经济增长方式。

(2)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依靠提高生产要素有机构成和使用效率实现经济增长,即依

靠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来扩大再生产,它具有消耗低、质量高、投入少、产出多、效益好、污染少等特点。

4. 国家税收

【答案】国家税收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功能,凭借其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固定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税收同时作用于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两个方面,当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可用降低税率和减、免税等办法,来促进需求上升,以实现供求平衡。当出现经济过热,需求过旺,供给不足时,可提高税率,以控制需求膨胀。如果产生结构性失衡,可用调整税种和税率的办法,使个别产品的供给者和需求者,或减少产量,或增加购买,进而实现平衡。国家税收的变动直接影响各经济主体的利益,也间接地影响着市场价格及供求,因此,完善和强化税收调节功能,是建立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一环。

5. 积累率

【答案】积累率是指积累基金同国民收入使用额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

积累率的确定首先要受国民收入总量和增长速度的制约,即在消费基金比例不变的情况下,

积累率将随国民收入总量增长后积累基金数量的增大而提高; 其次,积累率的确定要受原有人均消费基金数额的制约,原有人均消费基金数额与现有国民收入的差额就是积累的最高界限; 再次,积累率要受国民收入物质构成的制约,国民收入中可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生产资料和追加消费资料的数量,就成为积累的最高界限; 最后,积累率的确定要受一定时期内社会对积累吸引能力的制约,积累率超过社会对积累的吸收能力界限,就会出现积累基金使用的低效率和浪费。合理的积累率必须根据国民经济总量增长的速度、人均消费基金随经济发展的提高程度、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情况以及社会对积累的吸引能力,综合考虑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等情况和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确定。

6. 对外劳务合作

【答案】对外劳务合作是指向国外派出人员提供劳务,以获取工资和其他收入的一种经济合作形式。这种劳务是与承包工程项目无关的其他劳务,主要包括:向外国承包工程公司提供的劳务人员,向国外工厂机构提供的生产技术工人、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向国外提供的海员、厨师等其他提供劳务的人员。劳务合作的特点是投资少、创汇快、风险小。

7. 城市化

【答案】城市化是指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日占总人日比例增长、城市数量增加及其规模扩大、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向周围农村扩散的过程。城市化的动力主要有两个,即供给和需求。因此,城市化可分为二类:

(1)生产引起的城市化。即由比较成本利益、生产专业化、规模经济等引起的城市化。

(2)需求引起的城市化。城市人口和收入的增长产生需求,城市需求刺激城市生产的增长,提高城市商业活动和服务水平,吸引其他社会成员进入,实现城市化。

(3)供求相互作用引起的城市化。供求力量相互作用,巩固和加深了城市化过程。城市化和工业化密切相关,并相互推进。城市化进程中,依照城市化率的高低和城市化率提高速度的快慢可以把城市化一次划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加速阶段和成熟阶段。

8. 经济发展方式

【答案】经济发展方式是指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其中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而且包括产业结构、经济质量、经济效益、生态平衡、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内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集约式经济发展,着重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转变:

(1)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在产业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一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一、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3)在要素投入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体现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理念上的深化,经济发展道路上的拓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认识上的提升。

9. 宏观调控

【答案】宏观调控是指国家按照社会主义经济满足人民需要的基本要求和国民经济能以较快速度稳步协调发展的需要,运用经济计划以及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进行的调节和控制。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是使宏观经济活动通过市场中介和微观经济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保持总供求的基本平衡,顺利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增长、总量平衡、结构合理、物价稳定和增加就业、国际收支平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在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加强宏观调控是弥补市场失灵的一般要求。

10.市场经济

【答案】市场经济是指社会经济资源主要由市场来进行配置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它对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作用具有有效性,可以促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市场竞争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又驱使商品生产者不断采用新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以降低商品生产的个别劳动时间,获取更多盈利,从而使社会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市场或市场机制对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又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一是具有盲目性; 二是具有滞后性; 三是具有浪费性。市场经济是以商品经济为基础,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市场经济的特征主要有:经济资源配置市场化,经济单位行为主体化,市场竞争平等化,商品价格市场化,市场体系完善化,市场管理和市场行为法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