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养老保险

【答案】养老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为劳动者解除养老后顾之忧的一种社会保险,它的目的是增强劳动者抵御老年风险的能力,同时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手段则是在劳动者退出劳动岗位后为其提供相应的收入保障。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险制度的主要项目,显然具有社会保险的性质和一般特征,但与劳动者面临的失业、疾病、工伤及其他社会风险相比,作为以化解老年风险为己仟的制度安排,养老保险的特征更为显著,它可以概括为普遍需求、地位特殊、长期性、管理复杂等。

2. 残补型福利

【答案】20世纪60年代社会学家沃伦斯基和莱博克斯提出根据国家在社会福利供给中的职能,将社会福利制度划分为“残补型’,和“制度型”两种类型。残补型福利指国家的社会福利机构只有在其他通常的渠道如家庭和市场不能维持时,才应为遇到困难的人提供帮助,实际上主张一种针对弱势群体的有限的、基于家计调查的服务。

3. 合作医疗保障

【答案】合作医疗保障模式又称社区合作医疗保险或基层医疗保险和集资医疗保障制度,作另一典型范例特别介绍。它是立足社区或基层,按照“风险分担,互助共济”的原则多方筹集资金,用以支付参保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医疗、预防、保健等服务费用的一项综合性医疗保健措施。

4. 失业

【答案】失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失业是指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一种状态。在这种分离的状态下,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无法发挥,不仅是社会资源的浪费,还会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最大可能地缓解失业状况、降低失业率便成为各国极力实现的宏观调控目标之一;

狭义的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处在法定劳动年龄阶段并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失去或没有得到有报酬的工作岗位的社会现象。失业还意味着失去了参与社会经济生活、获得社会归属感的最主要的机会,从而使自己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失业威胁着一个社会的安全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我国,按照新标准,失业人员是指年龄在男16岁至60岁、女16岁至55岁,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工作能力,要求就业而未能就业的人员。其中,劳动者虽然从事一定社会劳动,但是劳动报酬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视同“失业”。

5. 养老保险统筹层次

【答案】所谓社会统筹,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将一部分上缴资金作统一调配,按统一标准发放。我国目前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有:县级统筹、市级统筹以及省级统筹。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较低。截至2008年底,全国只有1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实现了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2009年7月,全国已经建立或开始建立省级统筹制度的省份只达到22个。直到2009年底,全国所有的省级行政区才都制定了省级统筹的制度。由于低级别的统筹层次虽然管理起来较为容易,但却不利于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使用,不利于改善参差小齐的养老保险待遇,也有违社会保险的公平公正性,因此,我国的养老保险正向全国统筹发展。

6. 英国新《济贫法》

【答案】英国新《济贫法》是指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的著名的《济贫法修正案》,它确立了“劣等处置”与“济贫院”规则,实现了减少济贫税的目标,从而赢得了社会上层与中产阶级的欢迎,却因缺乏人道而遭到了下层民众的诅咒。尽管依据《济贫法》确定的济贫制度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不能相提并论,尽管这种立法极不平等并事实上亦未使济贫活动成为一项固定的、经常性的制度,但它毕竟是通过法律的形式将早期的社会保障活动固定了下来,从而埋下了社会保障制度化的种子,这显然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7. 给付确定模式

【答案】给付确定模式是指先设定养老保险金为保障一定的生活水平需要达到的替代率,以此确定养老保险金的给付标准,再结合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测算,来确定养老保险费的征缴比例。这种模式实质上是“以支定收”模式,维持的是短期内的横向平衡,一般没有结余。这种模式通常和现收现付模式联系在一起的。

8. 农村五保制度

【答案】五保制度,五保制度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形成的,是针对农村中缺乏或丧失劳动能力、无依无靠、没有生活来源的老、弱、孤、寡、残疾人员,由乡、村两级组织负责向其提供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和保教等五个方面的援助的一种社会救助制度。

二、简答题

9. 社会保障制度如何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公平?

【答案】(1)消灭贫困需要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导致贫困的消失,社会保障在解除贫困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社会救助直接面向贫困人口,为解除贫困人口及遭遇灾祸的人们提供着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从而会直接起到缓解贫困的作用。

②社会保险主要面向劳动者,事实上直接起着预防贫困和减少贫困的作用。

③社会福利可以提高人们的素质,实现全体国民共享发展成果。

④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再分配政策,缓解了现实社会中的相对贫困。它还通过平抑劳动者的收入和消费曲线,避免了生活大起大落的现象。

⑤社会保障制度还通过公共医疗卫生、社会福利服务措施,增进了全社会的福利,客观上缓解了贫困为人们带来的痛苦。

(2)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起点公平往往是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的基础,没有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也难以实现。社会保障制度通过以上消除贫困的举措,可以减少起点的不公平,保证机会的公平,从而促进社会公平。

10.试述社区福利服务的含义和内容。

【答案】(1)社区福利服务的含义

社区福利服务是在政府的倡导与支持或扶持下,发动社区成员开展互助性的社会服务活动,就地解决本社区的社会问题。社区福利服务的内容主要有:面向老年人、残疾人及特殊人群的社会福利性服务; 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 面向社区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开展的双向服务等。

(2)社区福利服务的内容

①老年人服务系列

包括孤老包户组、孤老服务站、敬老院、托老所、老年人公寓、老年庇护所、老年婚姻介绍所、老年人活动站、老年人医疗保健站、老年人康复中心、老年人康复门诊、老年人学校等。

②残疾人服务系列

包括残疾人服务站、残疾人医疗站、精神病人医疗站、康复中心、残疾人婚姻介绍所、弱智儿童启智班、伤残儿童寄托所等。

③少儿服务系列

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学前班、课后辅导班、小学生午餐点、儿童医疗保健站、失足青少年帮教组等。其中,居民委员会对特殊居民群众提供的从物质到精神、从有形到无形的救助、关爱和照顾,都是对国家福利政策的补充和完善。居委会的服务,既是社区服务的依托,又是社会福利的社区体现形式。

11.社会保障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案】社会保障管理在运行中需要遵循管理的一般原则,同时还应当考虑社会保障制度的特殊性而遵循某些特定的规则,具体如下:

(1)公开、公正与效率原则

①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及其职责应当通过社会成员熟知的途径与方式加以公开化,以便让大众接受必要的社会保障政策信息,明了自己的社会保障权益以及可以申请与上诉的路径及处所;

②管理机构在社会保障运行中既是责任者,更是社会保障制度公正性的维护者,它应当严格依法保护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权益,并对社会保障纠纷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③效率是管理系统运行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之一,管理机构是否职责分明、政令是否畅通无阻、管理成本是否低廉、管理资源是否得到最优配置,均是衡量管理效率的基本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