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生命本体与伦理道德的尴尬——文学伦理批评视阈下的渡边淳一

关键词:渡边淳一 文学伦理学批评 婚恋观 死亡观 性爱观

  摘要

渡边淳一是日本当代文学大师,也被称为是日本情感大师、现代男人的代言人。自《失乐园》后,渡边热不仅席卷了岛国,也迅速波及了东西方世界。
渡边淳一的作品以其细腻、唯美、真实地反映出了现代人的情感两难而见长,但也因作品中涉及到了一些敏感的话题(如大量的性描写、婚外恋主题)而受到了不少评论家的责难。
然而笔者却认为,渡边不愧为一个严肃的作家。
他的创作很少涉及重大的社会题材,他在自己构筑的感情世界里体味并理解两性为人在世及相互之间的挣扎、努力、美丽、徒劳和悲哀。他通过文学来表现生活、思考现实中的道德问题,他写爱与性的圣洁,也写爱与性的非道德和丑陋,但是不管写什么,渡边始终关注的是精神的、肉体的美的契合;他从性的侧面肯定自然的人的生的欲求,从爱的层面展现人间的隐秘的爱与性的悲哀、风雅、甚或风流的美。作者试图通过讲述个体的经历、个体生命的叹息来触摸生命感觉的问题,通过提供个体性的道德境况来关注人们生存的疑难,展现生命中各种选择之间不可避免的矛盾和冲突。
笔者认为,迄今为止,学术界对渡边的关注并不够,大多数论文都还只把目光集中在其审美领域创作的某一个方面,缺乏一种全方位的、多角度的审视,特别是,对他在作品中对人的道德伦理、情感冲突和人的生存状态的思考,挖掘不够。
本文试图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 梳理作家创作,尽可能更全面地了解和解读作者及其创作。
这里面主要涉及以下内容:作家的经历、对作家创作理念的形成影响较大的事件、作家的创作、国内外对渡边研究的概述以及对渡边研究的学术意义何在。
2借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对渡边作品中的道德伦理现象进行分析。
这一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渡边的婚恋观、死亡观和性爱观。从这三个方面探讨这个具有争议的作家的伦理道德观,从而证明,渡边把现实中的各种道德现象转化为艺术中的各种矛盾与冲突,又力图在矛盾与冲突中构建一个美丽而纯真的爱的艺术世界,在那个世界,人找回了失去的纯真,重新在爱的追求中把握了生命的真谛、人生的意义。作为诗性思考的一种,婚外恋的主题和性的抒写,体现的正是一种与科学、与伦理、与理性相对立的审美精神。这种思考和探索,或许不够成熟,甚至不成功,但彰显出的却是作者对人生的热爱和认真。
3 探讨形成作家独特的伦理道德观和创作方法的原因。
任何作家的创作和社会都是分不开的,任何人首先都是生存在社会里、受社会的影响和束缚;然而,个人独特的经历又会形成合奏曲目中的不和谐音符。
总之,渡边把爱情当作衡量人生存价值的标尺,他把幸福的着眼点不是放在经济水平、社会地位、尊卑关系等外在的条件上,而是主要关注人的内部存在状况。去到绝对的、死的寂灭里实现完全的、绝对的爱,就好比是到普遍的黑暗里寻求唯一的光明;而爱的来源就是出于对平庸的生活的抗拒,对死的本能的抗争,以此代表生,来拒绝死亡和超越死亡,在这样的前提下,死亡不再是直线时间观念中的生命终结,而是达到永生的过渡。生命,通过死亡这种形式得到永生。而性作为爱的集中体现,爱的极致,正是对个体自由和人性的肯定。这就是渡边淳一的道德观。
然而,意识到道德困境并不意味着道德问题的解决、也不意味着道德困境的摆脱,读边淳一就是如此,他仍然在思考“怎么办?” 正是这种对人的存在和命运的关注,体现出了渡边的人道主义的时代精神和他独特的对人性的理解。笔者要肯定的正是这种探索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