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暨南大学文学院313历史学专业基础之中国现代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改订新约运动

【答案】改订新约运动是南京政府成立初期发起的要求修改不平等条约的运动。这场运动主要集中于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两项,恢复了我国长期丧失的主权,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在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利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场运动又很不彻底,有关废除领事裁判权的规定,实质是一纸空文。

2. 《(共产党人)发刊词》

【答案】《(共产党人)发刊词》是毛泽东为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政治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为党建刊物《共产党人》写的著名发刊词。发刊词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8年以来在党的建设上的历史,提出了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泛群众性以及在政治、思想、组织上完全巩固的中国共产党。第二部分是主要阐述了统一战线问题、武装斗争问题、党的建设问题各自的基本问题之间其相互关系。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而党的组织是掌握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共产党人)发刊词》总结了共产党十几年的历史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学说。

3. 十教授宣言

【答案】“十教授宣言”是指1935年1月10日由王新命、何炳松、武堉干、孙寒冰、黄文山、陶希圣、章益、陈高佣、萨孟武、樊仲云等十名教授,联名在《文化建设》月刊上所发表的《中

,对西洋文化要“吸收其所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宣言》强调要加强“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

,旗帜鲜明地反对“全盘西化”主张。当吸收,而不应以全承受的态度,连渣滓都吸收过来”“十

教授宣言”在当时引发了关于中国文化的大讨论。

4.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的标准

【答案】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文章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这是从根本理论上对“两个凡是”的否定。这场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推动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为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5. 胡汉民

【答案】胡汉民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国民党革命元勋之一、国民党内重要右派人物。他是广东番禺人,二十一岁中举人,1902年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评议部议员,《民报》编辑。1907年至1910年间多次参加武装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后任广东都督、南京临时政府秘书长。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于1914年随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华革命党。1917年至1921年随孙中山在广东活动,先后任交通部长,总参议等职。1924年1月在国民党第一次大会中任主席团五人之一,获选中央执行委员。年9月,孙中山离广州到韶关,胡任代行大元帅。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此时国民党内最具实力的人是胡汉民、汪精卫和廖仲恺。同年8月,廖仲恺被刺,胡汉民被认为有嫌,一度被拘留。1927年宁汉分裂,胡支持蒋介石,主持南京工作,任立法院院长。1931年与蒋介石因约法之争,被蒋介石软禁,之后一直保持反蒋态度。1936年病逝广州。

6. 《五四指示》

【答案】《五四指示》是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为了正确地解决土地问题发出的《关于

,简称《五四指示》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指示》的意义在于肯定农民的土地要求,表明

了共产党改变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即由减租减息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解决了土地问题,极大地巩固了解放区和加强了对人民解放战争的支援,为解放战争的顺利奠定基础。这一指示和后来在1947年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所规定的没收地主土地财产、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方法有所不同。它适应当时的局势,采取了反奸、清算、减租减息以及查黑地等办法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来实现“耕者有其田”这一目标,有利于团结各界人士结成反帝、反封建、反独裁、争取和平民主的广泛统一战线。从此,解放区的土改运动逐步开展起来。

7. 秋收起义

【答案】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10月27日,起义部队到达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的茨坪,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8. “两个凡是”

【答案】“两个凡是”是粉碎“四人帮”后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提出和实行的错误方针。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题为《学好文件抓住纲》的社论,公开

“两提出“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个凡是”提出后,遭到邓小平、陈云等人的坚决反对,并引发了全党范围内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9.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答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的座谈会上的发言。《讲话》针对五四文学革命以来文艺发展的情况,提出了文艺从属于政治并反过来影响政治的观点和革命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方向,阐述了文艺的普及与提高、文艺的源泉、文艺的批评标准以,及文艺界的统一战线等问题,系统地回答了当时文艺运动中许多有争论的问题。《讲话》对延安文艺界的整风运动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并对以后的革命文艺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共为了把党的工作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而于1978年底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18〜22日在北京召开。在这次全会之前,党中央专门召开了历时36天的工作会议,为全会做了充分的准备。邓小平在闭幕会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特别强调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这个讲话实际上是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

11.九一八事变

【答案】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为侵占中国东北而制造的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1931年9月18日,日本炸毁了南满铁路沈阳柳条湖附近的路段,并反诬中国军队,炮轰沈阳北大营,进而侵占东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九一八事变”是口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12.《训政纲领》

【答案】《训政纲领》是1928年10月国民党中央常务会议通过的纲领性文件。训政时期统治权归国民党,政权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治权也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的“指导监督”下由国民政府行使,从而确定了国民党的一党专制。

二、论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