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61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 )。

A. 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B.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C.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 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答案】D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作为它的根本点和出发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同时,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又一显著特点。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实践的、科学的、革命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源自于它的实践性,同时它又要接受实践的检验,是真正科学的理论。

2. 首先提出世界物质本原问题的哲学派别是( )。

A. 近代欧洲唯物主义

B.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

D. 庸俗唯物主义

【答案】B

【解析】作为唯物主义哲学派别逻辑起点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其特点就是首先提出世界物质本原的问题。

3. 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这些人的做法违背了( )。

A. 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B. 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

C. 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

D. 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观点

【答案】A

【解析】作为哲学范畴,联系概括了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联系的普遍性体现在它是客观的、多样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为了经济利益,认为破坏草原植被,违背了联系的普遍性,因此造成灾难。

4. 在阶级社会里真理的根本属性是( )。

A. 真理的阶级性

B. 真理的客观性

C. 真理的可变性

D. 真理的具体性

【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指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真理的本质属性是它的客观性。因此,即使是在阶级社会里,真理的根本属性依然是客观性。

5.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

A. 劳动者和劳动工具的物质交换过程

B. 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 生产者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答案】C

【解析】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诸方面的总和,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地理环境和人日因素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前提,而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则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和根本基础。

6.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说法是指( )。

A. 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是主观的

B.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物

C. 意识不受认识客体的制约

D.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所见所思各不相同

【答案】D

【解析】D 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7. 哲学的基本问题即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 )。

A. 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B. 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C. 区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标准

D. 区分一元论与二元论的标准

【答案】A

【解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就是它们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即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8. 休漠说“感觉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屏障”,这一观点是( )。

A.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 不可知论的观点

D. 经验论的观点

【答案】C

【解析】不可知论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认识论,认为除了感觉或现象之外,世界本身是无法认识的。它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否认社会实践的作用。“感觉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屏障”是指人与外界通过感觉隔离开来,人们是无法通过感觉认识世界的,即世界是不可知的。

9. 现代西方哲学人本主义思潮的主要特点是( )。

A. 发扬人道主义,提倡以人为本

B. 反对科学和理性,提倡非理性主义

C. 高扬人的主体精神

D. 反对科学主义,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答案】B

【解析】人本主义主张超越理性,不仅要注重理性,而且更应该注重“非理性”,认为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不能涵括人生价值的研究方法,强调哲学必须超越“知识论”,注重对人类生存的状态、价值进行研究。

10.20世纪西方的“上帝观”发生了变化,认为“上帝在我心中”、“上帝代表爱”,这是( )。

A.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 形而上学的观点

D. 相对主义的观点

【答案】B

【解析】传统“上帝观”本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但强调“上帝在我心中”、“上帝代表爱”则体现出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