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61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社会形态发展道路的统一性,根源于( )。

A.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D. 主体和客体的矛盾运动

【答案】A

【解析】与生产力的状况相适应,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以一定的形式结合起来构成社会形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推动并决定着社会形态不断更替,并呈现出统一性和多样性。因此,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2.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 )

A. 人的自身需要

B. 人类的共同利益

C. 人的自然属性

D. 人的社会关系

【答案】D

【解析】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研究人的本质应当首先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要研究“每一时代历史地发生变化的本性”。所以,我们既要研究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类本质,又要研究人类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以及人的一般本性是如何在具体的社会和发展的历史中实现和变化的。

3. 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指人们( )。

A. 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

B. 不受必然性制约的创造性活动

C. 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D. 按照共同拟定的计划改造自然和社会

【答案】C

【解析】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人不能摆脱必然性的制约,超出必然性所限定的范围去寻找自由。人的自由不在于摆脱必然性,而在于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必然性。人们一旦认识了必然性,把握了规律,就能比较准确地判断事物,确定行动计划,把握和利用这种必然性为自己的目的服

务。因此,从外在限制转化为自由,始于人们对必然的认识。

4. 对事物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是( )。

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C

【解析】AB 两项,属于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从主体的或感性的形式去理解事物,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与题干不符。D 项,辩证唯物主义针对旧唯物主义“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的严重缺陷,主张必须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从而提出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5.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宇宙之砖”、“万物的始基”、“原初物质”的哲学是( )

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 庸俗唯物主义

C. 近代唯物主义

D. 宗教哲学

【答案】A

【解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将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宇宙之砖”、“万物的始基”、“原初物质”属于典型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6.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真理观的辩证法表现在( )。

A. 承认客观真理和主观真理

B. 承认绝时真理和相对真理

C. 承认具体真理和抽象真理

D. 承认终极真理和永恒真理

【答案】B

【解析】真理是客观的而非主观的,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世界上不存在什么永恒真理或终极真理,真理具有客观性,承认了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坚持了真理问题上的唯物主义。真理是个发展的过程,承认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就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ACD 三项,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真理观。

7.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

A. 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B. 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C. 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文化制度

D.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答案】D

【解析】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是社会主义改革性质。是否进行改革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的生死存亡。改革从实践上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巩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

8. 人化自然是指( )。

A. 自在之物

B. 被人完全占有的自然

C. 人本身

D. 被打上社会烙印的自然

【答案】D

【解析】人化自然是相对于自在自然而言的。自在自然是指人类活动尚未作用过的自然界; 人化自然是指被人的实践活动改造过的,打上了人的目的和意志烙印的那一部分自然界。

9. 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 )。

A. 意识产生物质

B. 意识转化为物质

C. 意识决定物质

D. 意识创造物质

【答案】B

【解析】B 项,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表明意识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意识可以通过实践转化为物质。

10.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是( )。

A. 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 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C. 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D. 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答案】D

【解析】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谬误是对事物歪曲、错误的反映。A 项,因为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因此,不存在绝对真理。B 项,真理和谬误都是有条件的。C 项,无论是真理还是谬误,其本质都是主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