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01经济学综合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商业信用
【答案】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以赊销商品或预付货款的形式形成的一种借贷关系。商业信用的基本形式包括:(1)商品赊销一一卖方向买方提供信用; (2)预付货款一一买方向卖方提供信用。在这两种形式中,最主要的又是商品赊销。商业信用具有以下特点:
(1)商业信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贷出的资本就是待实现的商品资本。
(2)商业信用主要是职能资本在商品买卖中相互提供的信用。
(3)商业信用的发展程度直接依存于商品生产和流通的状况。
(4)商业信用是银行信用乃至整个信用体系的基础。
2.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答案】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或者说同一生产商品的劳动可以从抽象形态和具体形态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的具体劳动,性质上是不同的,因而形成使用价值的多样性。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不以社会形式为转移的永恒范畴。具体劳动虽然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
抽象劳动即从劳动的抽象形态考察的劳动。如果抽象掉生产商品劳动的具体形式,则所有劳动都是人们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这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的凝结形成商品的价值。抽象劳动作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在本质上没有差别,只有量的不同。抽象劳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历史范畴。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在价值中不包含任何一个非劳动的自然物质的原子。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两重性,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它们是统一的,即不管劳动的具体形式如何,都同时是抽象劳动的支出。它们又是对立的,有区别的。
3. 资本有机构成
【答案】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资本
构成可从物质形式和价值形式两方面考察。就物质形式来说,生产资料的数量同使用它们所需的劳动力数量的比例,就是资本技术构成。它反映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就价值形式来说,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就是资本价值构成。资本价值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的变化,两者存在着有机的联系,故称资本有机构成。在不同部门、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资本有机构成是不相同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资本有机构成愈高,则不变资本的比重愈大,可变资本的比重愈小,从而对雇佣劳动的需要就相对减少,并导致利润率下降的趋势。
二、简答题
4. 什么是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其价值周转方式有哪些不同?
【答案】(1)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含义
固定资本是指以厂房、机器设备、生产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这部分资本在使用价值形态上全部投入生产过程,并可以较长期地在多个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直至其使用价值需要更新为止,它们的价值也就根据其使用价值的逐渐损耗而一部分一部分地逐次转移到所生产的产品中去,并随着商品的出售而以货币形式逐渐收回,直至使用价值使用寿命的结束,其价值才全部转移完毕。
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及动力、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以及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购买劳动对象的资本的周转,是采取原有价值一次转移的方式; 购买劳动力的资本的价值周转则是以新价值的再创造来补偿劳动力价值的耗费,但形式上也是价值的一次性回收和补偿。
(2)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之处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资本周转方式上存在差异,它们的周转速度也不相同:
①固定资本价值是在多个生产过程中分批转移,并逐渐地分批加以回收; 流动资本价值是在一个生产过程中一次全部转移,并通过产品出售而全部回收。
②两者的物质形态的更新方式也不同,固定资本在其跨越多个生产周期的较长的有效使用期内可不必更新; 流动资本则需在每一生产周期开始前都得到及时更新。
③固定资本的预付量大,且分批转移,因而价值回收较为缓慢,周转期长; 流动资本是一次预付,一次全部回收其价值,因而价值回收期短,周转期短。
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固定资本的比重越大,全部资本的周转越慢; 反之,流动资本所占比重越大,全部资本的周转就越快。
5. 市场机制自发调节社会经济主要存在哪些局限性?
【答案】市场机制是指体现市场机体内的供求、价格、竞争、风险等要素之间互相联系及作用机理的经济运行机制。其主要特点是利益的制约性、内在性、相互制约性。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等。这些机制互相制约、互相作用,发挥市场机制与功能。
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对搞活经济具有积极作用,但其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它具有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自发性。各个分散的市场主体(企业)从微观局部利益出发,无法实现社会供求总量和结构平衡和协调,尤其对重大的结构调整和重大建设,市场调节有很大的局限性。
(2)事后性。各个市场主体接受的市场信号,是在已发生商品交换之后,而且反映市场供求状况的行情是短期的、不确定的。
(3)不能实现社会分配收入的公正性。因为市场调节信号反映的是供求状况,其中需求是指已经形成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即社会各阶层实际拥有的购买力。至于这种货币购买力的分配是否合理,市场信号并不反映,市场调节也无能为力。市场调节的自发作用,在一定条件下会带来两极分化。
(4)对于解决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等通常所说“外部不经济”问题是无能为力的。如果单纯听任市场调节自发地发生作用,有可能对生态环境和外部经济带来害处。
(5)对经营垄断的产品和行业的调节作用有较大的局限。
三、论述题
6. 试论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答案】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曾在《资本论》第1卷序言中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从马克思的论述中,可以得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生产
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这个规定表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小同于以流通为对象的重商主义,也不同于仅仅以农业部门为对象的重农主义,更不同于当时以分配为出发点的经济思想。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以生产为出发点,反映这样的事实: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不是生产的自然属性,而是生产的社会属性。但对生产的社会属性的分析不能脱离生产的自然属性,原因是反映自然属性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生产的社会属性。
(2)生产关系
政治经济学以生产为对象研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任何生产都是连续不断的社会再生产。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它们就如马克思所说,是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当然,生产就其单方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素。”因此,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之问的相互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
(3)生产力
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这也是作为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的生产所包含的两方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