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647中国近现代史之中国近代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目录
2018年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647中国近现代史之中国近代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一) ... 2
2018年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647中国近现代史之中国近代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二) ... 6 2018年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647中国近现代史之中国近代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三) . 10 2018年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647中国近现代史之中国近代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四) . 14 2018年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647中国近现代史之中国近代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五) . 18
一、名词解释
1. 废两改元
【答案】废两改元是1933年国民政府推行的废用银两,改用银元的币制改革。1933年3月1日,财政部发布《废两改元令》。3月8日,公布《银本位币铸造条例》,规定银本位币定名为元。中央造币厂从3月起开铸新银币,正面孙中山半身头像,背面为帆船图案。这次货币改革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银本位制,结束了中国货币混乱的局面。
2. 四一二政变
【答案】四一二政变是蒋介石在上海发动的反共政变。1927年4月12日凌晨,由白崇禧坐镇上海指挥,杨虎、陈群等具体配合,首先出动帮会流氓,冒充工人. 袭击了闸北、南市、沪西等地的工人纠察队。军警以调解工人“内讧”为名,强行收缴“双方”枪械,打死打伤工人300余人,并强占上海总工会。次日,工人罢工抗议暴行,其中6万多人前往驻军司令部请愿,行至宝山路时,竞遭周凤岐军的机枪扫射,死100多人。14日,上海军警开始全面“清党”,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者被捕,革命组织和进步团体被查封。18日,蒋介石通电拥护“清党”,建立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形成宁汉对峙。
3. “门户开放”
【答案】“门户开放”是19世纪末美国提出的侵华政策。1899年9月和11月,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向英、德、俄、法、日、意各国提出所谓在华“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美国承认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和它们已经得到的路矿等特权,同时要求列强在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对各国货物,一律由中国政府按照现行税率征收关税;在征收港口税、铁路运费方面,对别国船只、货物不实行差别待遇。“门户开放”政策的目的是要列强开放在华租借地和“势力范围”,使美国享有均等的贸易机会,以免因“排它性待遇”而遭到损害。1900年7月3日美再次照会各国,主张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的完整,维护各国在中国各地平等公正贸易的原则,把最初的开放“势力范围”和租借她的政策应用到整个中国,形成“门户开放”政策。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门户开放”原则得到列强正式承认,并作为列强对华侵略的政策原则被载入《九国公约》。“门户开放”政策随着旧中国的覆灭而结束。
4. 校场口血案
【答案】校场口血案是指1946年2月10日晨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在重庆校场口发
动了的一起残害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血案,目的为破坏政协决议、坚持独裁内战、践踏人民民主权利。这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镇压人民民主运动制造的血案。在政协会议开会的第二天,重庆各界23个团体成立了“政治协商会议陪都各界协进会”,每日在沧白堂举行演讲会,邀请政协代表演讲。国民党当局针对协进会的演讲,多次派特务、流氓到会场侮辱、殴打参加会议的报告人和参加群众;打伤演讲的政协代表郭沫若、张东荪等人,制造了“沧白堂事件”。1946年2月,重庆各界在校场口广场举行庆祝政协成功大会,会议开始时,国民党预伏的特务一拥而上大打出手,打伤主席李公朴,主席团成员马寅初、章乃器及新闻记者60余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校场口血案”。
5. 卢沟桥事变
【答案】卢沟桥事变是日本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而策划的一起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日本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于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的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又炮轰宛平城,进而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6. 《旅大租地条约》
【答案】《旅大租地条约》是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租借旅顺大连的条约,原称《中俄会订条约》。1897年12月,俄国出兵强占了旅顺口和大连湾。1898年3月27日,中俄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并于5月7日订立《续立旅大租地条约》,强迫租借旅顺和大连湾及其附近海面,租期25年,在租期内完全由俄国管辖。俄国还获准修筑中东铁路支线,把中东铁路和旅顺、大连湾连接起来,并规定支线所经地区的铁路权利不得让与他国。次年,俄国又擅自把租借地改为“关东省”,设首席长官管理行政,把势力范围扩大至东北全境。
7. 西山会议派
【答案】西山会议派是指中国国民党内的一个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派别。代表人物有谢持、邹鲁、林森、张继、居正等。1925年11月23日,谢持、邹鲁等在北京西山碧云寺非法召开“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因而得名。出席会议的仅有中央执行委员8人(占总数1/3)、候补委员3人、中央监察委员2人。通过了“取消共产党员在国民党中之党籍”、“开
“解雇顾问鲍罗廷”等反苏、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中的共产党员”、反共、反对国共合作的议案,
并通电宣布停止广州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职权和国民党二大开会日期“应由本会决定”。会后在上海成立“国民党中央党部”,与广州国民党中央相对抗,并在北京等地设立地方分部。西山会议派的分裂活动遭到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及各级地方党部的强烈反对。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弹劾西山会议派的决议,决定永远开除邹鲁、谢持的党籍,对其他一些人给予警告处分。但西山会议派无视二大决议,仍非法召开会议,另立中央。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通令取消打倒西山会议派等口号,恢复了谢持、邹鲁的党籍,西山会议派从而与蒋介
石集团合流。
8. 强学会
1895年8月在北京成立。1895【答案】强学会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组织的第一个政治团体。
年10月成立上海强学会,并于1896年1月创刊《强学报》,倡导维新变法,提出开议院的政治主张。1896年北京强学会遭封禁,上海强学会也随之解散。
二、论述题
9. 19世纪末中国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相比,两者在促进社会变革的作用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案】(1)19世纪末中国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内容:
①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摆脱民族危机;
②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④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2)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相比,两者在促进社会变革的作用上的不同之处:
①法国启蒙思想为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成为强大的思想武器,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②中国维新思想促成了戊戌变法,力图改变中国的现状,以实现独立、进步和富强,但变法却如昙花一现,很快夭折了。
(3)原因:
①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远不如18世纪的法国,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突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因而维新思想缺乏坚实强固的社会基础,其革命性远逊于法国启蒙思想。
②同时,法国启蒙思想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完整体系,而维新思想则是在中国社会封建传统十分顽强和民族危机急剧加深的条件下仓促形成,缺乏比较成熟的理论基础。
10.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点。
【答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特点的基本特点如下:
(1)在中国社会各阶级中,只有工人阶级是最有觉悟、最有远见、最有革命性的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充当领导者。
(2)新民主主义革命有着严格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特点:
①革命领导权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②时代条件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