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647中国近现代史之中国近代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目录

2018年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647中国近现代史之中国近代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一) ... 2

2018年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647中国近现代史之中国近代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二) ... 7 2018年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647中国近现代史之中国近代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三) . 11 2018年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647中国近现代史之中国近代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四) . 15 2018年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647中国近现代史之中国近代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五) . 19

一、名词解释

1. 《瀛环志略》

【答案】《瀛环志略》是近代中国人系统介绍世界史地知识的名著,作者徐继畲于1844年完成初稿,初名《舆地考略》,1844年改名为《瀛环考略》,最后定名为《瀛环志略》。该书共10卷,分装6册,总分图共44幅。书中先为总说,后为分叙,图文并茂,互为印证,于各洲之疆域、种族、人口、沿革、建置、物产、生活、风俗、宗教、盛衰,以及列国比较,皆言之颇详,亦间有议论。不仅介绍近代地理知识和科学技术,还介绍了西方的民主制度,该书受到国内外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对当时中国的思想界以及后来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产生了重大影响。

2. 资源委员会

【答案】资源委员会是国民政府统制工矿企业的主要机关,其前身是国防设计委员会。1935年4月1日成立,从事调查研究各种国防经济资源及相应的开发建设工作,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重工业的主管部门。在具体工作上,资源委员会统制了钨、锑的生产和出口。购买工业机械设备,并兴办了中央钢铁厂、中央机器制造厂等工矿企业。抗战爆发后,负责主持工矿企业的内迁,并购储大量战略物资。抗战期间,在后方创办厂矿百余个,大量生产后方急需的产品,缓和了物资紧缺的危机;同时对外输出大量钨、锑、锡等矿产品,换回军火和重要物资,并培养了一大批企业管理和技术人才,为坚持抗战作出了贡献。抗战胜利后,该会接收日伪的主要工矿企业,在东北、台湾和关内各地设立中国石油公司、华北钢铁公司等多家大型企业,成为国营生产事业专管机构,进入全盛时期。此后,由于国民党扩大内战,致使其在战后大规模发展工矿事业的计划破产。新中国成立后,资源委员会在大陆的各厂矿为中央人民政府接收,其职工及专家大多留在大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52年,台湾当局宣布撤销资源委员会。

3. 中共二大

【答案】中共二大是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规定了党在当前的奋斗目标和最近的任务。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中国共产党章程》。选举陈独秀、李大钊、张国焘、蔡和森、高君宇为中央委员,组成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为委员长。会议还决定出版《向导》周报,作为党中央的机关刊物,由蔡和森任主编。

4. 国联调查团

【答案】国联调查团是1932年1月21日国际联盟为调查九一八事变真相而成立的组织。团长为英国人李顿,又称李顿调查团。于1932年2月来华,10月公布调查报告书。这个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的真相,但宣称九一八事变并非日本以武力侵犯中国边境,而是为了对付赤色危险;主张在中国东北实行高度自治,承认日本的特殊利益。

5. 湖北军政府

【答案】湖北军政府是辛亥革命时湖北起义武装的军政机关,又称武昌军政府、武昌都督府。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立即成立湖北军政府,强推原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统黎元洪为都督,设参谋、军令、政事、外交四部。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前,被各省公认为临时中央军政府。曾颁布《中华民国鄂州约法》等一系列有进步意义的政策和法令。在组织汉口保卫战中,有力地抵制了清政府的镇压。1912年4月,随着南京临时政府的北迁而撤销。

6. 《辛丑条约》

【答案】《辛丑条约》是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代表奕劻、李鸿章,与俄、英、美、日、德、法、意、奥、西、比、荷等11个国家的公使签订《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有:①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②在北京设立“使馆区”;③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大沽沿路的炮台“一律削平”,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12个战略要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④惩办在义和团运动中和帝国主义作对的官吏;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帝国主义列强通过《辛丑条约》大大加强了它们在中国的势力和影响,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军事监督和政治控制,使之继续充当它们侵略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 天京变乱

【答案】天京变乱是指清代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事件。1856年,太平军先后击溃江北、江南大营,天京周围的紧急形势暂时解除。杨秀清乘机进一步扩大个人权势,再次借“天父下凡”,逼迫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洪秀全密令在江西督师的韦昌辉、在湖北督师的石达开火速回京。9月1日深夜,韦昌辉包围东王府,将杨秀清及其眷属全部杀死。经过这场屠杀,韦昌辉控制了天京,独揽军政大权。这又引起了洪秀全的不满。11月初,洪秀全下令处死韦昌辉,迎石达开回京辅政,长达两月的天京变乱,始告平息。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8. 北洋海军

【答案】北洋海军,也称北洋水师、北洋舰队,是晚清时期建立的规模最大的新式海军。1888年,该舰队正式编成,基地在旅顺口与威海卫,共有船舰22艘,官兵四千多人。该舰队由李鸿章一手控制,提督是淮系将领丁汝昌。1894年,北洋海军与日本舰队在黄海激战,李鸿章为保存自身实力,强令北洋水师困守威海卫。1895年初,丁汝昌等自杀殉国,威海卫被日军占领,北洋水

师全军覆没。北洋海军的全面溃败,标志着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彻底失败。

二、论述题

9. 论述中间路线的破产和民主党派的重新组合。

【答案】(1)中间路线的破产

抗战胜利后,中国面前出现三种前途:共产党所倡导的道路,国民党所倡导的道路以及各民主党派与中间势力所提倡的道路。最后一条道路被称为中间路线或第三条道路。由于国共对峙与国际形势的影响,抗战胜利后,中间路线一度活跃于中国的政治舞台,政协会议的召开,停战协议的签订,都是它作用的结果。可是,随着国共武装斗争的逐步升级,中间路线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1947年11月,在国民党中央逼迫下,民盟宣告解散。民盟是国统区倡导中间路线的主要力量,它的被迫解散标志着中间路线的破产。中间路线的破产是有其必然原因的:

①中间路线介于国共两大党之间,受国共斗争的制约,无法独立发展。战后中国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国共两党能不能和平相处;如果国共团结,政治走上民主的轨道,中间党派也许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中间路线可能作为国共两党妥协的产物得以实现。但是,国共双方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内战瓦解了中间派,中间路线也就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②中间路线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强大政治力量。中国的现状是武力决定政局,中间派没有武装,并且他们反对各党派建立武装,企望以“合法”的不流血的形式与蒋介石进行政治斗争。且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地位决定了中间路线不能成为真正独立的政治力量。解放战争时期中间路线的作用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反对当局的独裁统治,反对国民党独裁和内战,因此有可能与中共的民主纲领相结合。另一方面,对蒋抱有幻想,不赞成革命路线,而这又可能妨碍中间群众的革命觉醒,对历史的发展起负面作用。

③中间路线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在国共两党之间走第三条道路,即中间道路,这种中间道路的政治思想是脱离中国国情的。原因是:在政治制度上,试图以改良的方式建立英美式的议会政治和政党政治,但他们忽略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受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三重压迫,要实现民主制度只能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去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走改良主义的温和路线很难实现其政治理想;在经济上,企图在不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政权的前提下实现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主张,更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④中间路线不能有效地解决官僚资本和买办资本对中国市场的垄断,更解决不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迫切需要,故无法获得农民的支持,失败是必然的。

从当时的现实形势看,国民党当局为了维护其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对民主党派进行了无情的迫害和镇压。尽管民盟等一向主张“以民主的方式争取民主,以合法的行动争取合法的地位”,但仍逃脱不了遭受国民党反动派迫害的厄运。继“李闻血案”等屠杀民主党派人士的事件发生后不久,1947年5月,国民党公然诬蔑民盟、民进、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为“暴乱工具”;同年10月,又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强行予以解散。这表明“使在蒋介石统治下进行任何和平运动、合法运动、改良运动的最后幻想归于破灭”,即标志着“中间路线”的开始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