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延安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715历史学综合之中国近代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北京条约》
【答案】《北京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60年10月24、25日,清政府先后与英法代表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条约规定:①承认《天津条约》完全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②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③割让九龙司,“归英属香港界内”;④退还以前没收的天主堂资产,法方还擅自在中文约本上増加:“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⑤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恤金英国50万两、法国20万两。
2. 《双十宣言》
【答案】在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推动革命形势的发展,向全国人民宣布自己的基本政策,于1947年10月10日发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即《双十宣言》。宣言分析了战争形势,正式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宣布了人民解放军的也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八项基本政策,包括没收官僚资本,发展民族工商业,改善人民生活;打倒蒋介石的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各少数民族有平等自治的权利;废除一切卖国条约,同外国订立平等互愿通商友好条约;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等。《双十宣言》适应了新形势,并对正在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斗争的人民,起了很大的动员和鼓舞作用,给全国人民指出了彻底解放全中国的总目标。
3. 百日维新
【答案】百日维新是19世纪末清政府进行的维新变法。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即日开始开始,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反动政变,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其主要内容有:①经济方面:a. 设立农工商局,提倡开办实业;b. 设立铁路、矿产总局,修
c. 设立全国邮政局,d. 改革财政,筑铁路,开采矿产;裁撤驿站;编制国家预算。②文化教育方面:a.
改革科举制度;b. 设立学校,在北京创办京师大学堂,派人出国留学;c. 提倡学习西学,设立译书局。③军事方面:设厂制造军火,精练海陆军。④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汰冗员,准许官民上书言事。新政范围很广泛,对旧制度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并且开始推行某些新制度。
4. 圣库制度
【答案】圣库制度是指清代太平天国实行的一种分配制度。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初期,宣布“凡物皆天赐来,不须钱买”,下令没收商贾的私人资本货物,废除了商业贸易,在天京水西门灯笼巷
设立“天朝圣库”,总管天朝公共财物。规定个人一切财产及战利品皆应上缴圣库,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由圣库供给。凡私藏金一两、银五两者,一经查出,金银没官,人即治罪。后因天京城内各种生活物资严重匮乏,太平天国开办了官营商业。
5.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答案】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是俄罗斯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62年8月起,中俄双方在塔尔巴哈台(今新疆塔城)开始勘分西部边界的谈判。由于俄方态度蛮横,并以并以武力相威胁,致使谈判长期中断。中俄双方于1864年10月在原地重新谈判,并于7日签订了勘界议定书,即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按照中俄《北京条约》里规定的边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具体划定了中俄西段边界。据此,沙俄霸占了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约44万平方公里的大片领土。
6. 欧事研究会
【答案】欧事研究会是1914年在东京组织的以研究欧事为名的政治团体。1914年7月一战爆发后,部分流亡日本、尚未加入中华革命党的同盟会员,为探讨世界大战与中国革命关系,加强联络,以研究欧事为名成立该会。主要成员有李根源、邹鲁、章士钊、李烈钧、程潜等人,黄兴为名誉主席,实际负责人为李根源。该会对国事主张停止内争,一致对外。1915年下半年,袁世凯加快复辟帝制步伐,部分成员李烈钧、李根源等开始向孙中山靠拢,参加了讨袁护国战争。
7. 资政院
【答案】资政院是指清末预备立宪运动中设立的立法、咨询机构。1907年,清政府宣布筹设资政院,1910年9月正式成立。《资政院院章》第一条规定,资政院“以取决公论,预立上下议院基础为宗旨”,即为召开国会预作预备。资政院议员分为钦选和民选二种,各占100议席,外加钦选总裁2人。资政院的职责主要有:议决国家财政预、决算;议决税法及公债;新定及修改法典,但无权制定修改宪法。议决的法案须“请旨裁决”。资政院具有一定的立法权,但还不是完全的立法机构。
8. 八七会议
【答案】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它的主要内容有:①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②改选党中央领导机关,组成临时中央政治局;③决定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这次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思想。
9. 《(共产党人)发刊词》
【答案】《(共产党人)发刊词》是毛泽东为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政治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为党建刊物《共产党人》写的著名发刊
词。发刊词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8年以来在党的建设上的历史,提出了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泛群众性以及在政治、思想、组织上完全巩固的中国共产党。第二部分是主要阐述了统一战线问题、武装斗争问题、党的建设问题各自的基本问题之间其相互关系。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而党的组织是掌握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共产党人)发刊词》总结了共产党十几年的历史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学说。
10.延安整风运动
【答案】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1941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标志着整风开始;1945年4月20日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止。延安整风运动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是党的建设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通过延安整风,使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使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使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二、论述题
11.简述抗战胜利后中间路线的内容。
【答案】中间路线又称第三条道路,是一种主张通过和平的议会方式(政治协商会议)在中国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思潮。这种思潮的兴起是在抗日战胜利后随着国共两党谈判的恢复及随之而来的中间党派的活跃而出现的,在1946年召开重庆政协会议前后达到高潮。全面内战爆发后的一段时期内,还有人积极宣传,而且更系统化更理论化了。但到1947年下半年,特别是在三大战役后坚持和鼓吹中间路线的,就剩下极少数人了。
中间路线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其要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中间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国共两党的政策都不代表他们的利益。
(2)认为中国社会中有左中右的分野,左派要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右派要走的是殖民地资本主义道路。这都不是中国所应走和能走的,中间派要实行的政治路线是建立一个资本主义与共
“在政治方面比较上多采取英美式的自由主义与民主主义”,“在产主义中间的政治制度。这种制度,
形式是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决不许它成为少数特权阶级所独占的民主政治,必须把它变成为多数平民所共治的民主政治,进一步且须变成为全体人民所共治的民主政治”。同时在经济方面“尽量革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种种弊端”,“比较上多采取苏联式的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主张立即实施进步的土地改革”。
(3)对外主张“兼亲美苏”,做美苏合作的桥梁,不做美苏冲突的牺牲品。对内主张“调和国共“跟左翼党派合作,共同制止右翼党派的反动政策,但须保持自己的独立和政治立场,不可无原则的附和左翼党派的主张。强调“中间派决不是中立派,在民主与反民主之间决不中立。中间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