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湖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人地关系协调的主要内容。

【答案】人地关系的协调首先要谋求人、地两个系统各组成要素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保持相对平衡,这是人地能够长期共存的基础。

(1)协调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既需要生产资料又需要生活资料。这些资料最终都来自自然界。因此,必须协调好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关系,确保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2)协调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必须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在确保自然资源合理开发与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追求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3)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经济的发展必然要破坏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的破坏又对经济发展产生制约,同时,经济的发展也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必须要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4)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经济的发展不等于社会的进步,但社会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5)协调区际之间的关系

各区域由于在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等方面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发展程度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要求各区域的经济发展要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区域发展规划。

(6)协调代际之间的关系。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

2. 试述城市经济区的概念。我国城市经济区如何划分。

【答案】(1)城市经济区的概念

城市经济区是以中心城市或城市密集区为依托,在城市与其腹地之间经济联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对内、对外经济联系同向性特征的经济地域综合体。核心、腹地、经济联系、联系通道是城市经济区构成的四大要素。

(2)城市经济区的划分

①城市经济区划分原则

中心城市原则、联系方向原则、腹地原则、可达性原则和过渡界限原则。

②划分步骤

a. 选取劳动力指标、流量指标和开放指标,对我国地级以上的城市的中心性作出综合评价,确定了我国两级城市经济区的中心城市。

b. 运用外贸货运流、铁路客运流、铁路货运流、人口迁移流和空间信息资料,从实证的角度研究大陆跨地域经济联系的空间格局。

3. 简述经济地域系统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答案】(1)经济地域系统的基本结构

①经济区系统

经济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旱出现的经济地域组织形式,世界各国各地区现已形成不同等级的经济区系统。

a. 经济区主要标志:

经济地域专门化与区内经济的协作为。

b. 经济区的影响因素:

中心城市的经济吸引与扩散作用,对经济区的形成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交通运输网络成为区内外经济联系的重要纽带和桥梁。

c. 经济区形成的意义:

经济区及其他地域系统在促进劳动地域分工的深化,加强地域专门化与协作,发展市场经济,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②经济地带系统

a. 经济地带系统产生原因:

经济地带系统是由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而产生的。 b. 经济地带系统特点:

经济地带系统特点主要表现在大的地域范围内经济呈现带状分布和地带间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梯度差异的特点。

c. 经济地带系统形成的意义:

经济地带反映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逐步推进的趋势,也是工业生产不断集中和逐渐分散的必然结果。

③城市地域系统

a. 城市地域系统产生原因:

城市地域系统也是世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产物。

b. 城市地域系统分布特点:

第一,城市分布往往直接受产业分布的影响,并表现出有规律的地域组合特点。

第二,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城市带、城市群、中心城市与卫星城市,以及不同等级的城市,组成统一的城市地域系统。

第三,小同等级与类别的城市,完成小同的职能,成为小同地域的经济核心。

c. 城市地域系统形成的意义:

城市地域系统在促使区域经济综合发展,协调城乡的经济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经济地域系统的基本特点

①经济地域形成发展的客观性

经济地域的形成、发展有其客观规律,都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都共同遵循着经济地域运动规律。人们只能遵循客观规律去认识与划分业已形成或正在形成的经济地域,去推动经济地域尽快地发展,而不能主观地随意划分经济地域。

②经济地域物质内容的综合性

任何经济地域都是综合性的经济地域,而不是单一的经济地域。它们在一定地域上进行组合,形成地域经济综合体。

③地域经济专门化与综合发展的一致性

在劳动地域分工规律的作用下,每个经济地域都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形成一个或多个主要专门化部门。此外,还要发展一些为专门化部门服务的辅助性产业部门以及为当地居民生活服务的自给性产业部门,使整个区域的经济得到综合发展。

④经济地域体系结构的多元性与多层次性

经济区系统只是经济地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包括经济地带系统、城市地域系统、规划区系统,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地域系统,而且,每个系统又包括多个层次,但各系统、各层次的地理界线,相互间可能相吻合,也可能不一致并相互交错。

⑤经济地域运动的规律性

所有的经济地域的形成、发展(即地域运动)都是有规律的,生产力是经济地域形成、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劳动地域分工的不断发展是形成经济地域的直接原因。这两者是经济地域形成、发展(即经济地域运动)的主要规律和基本规律。

4. 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体现在:

(1)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

人文地理学不同于自然地理学,它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社会科学以人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活动,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虽然受自然环境、技术条件因素的影响,但是主要还是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人文因素,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的因素。

(2)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反映在其历史性上

各地区的人文现象的分布面貌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因而在不停的运动中,比如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人口的分布和迁徙、政区和疆域的变革、文化传统的继承和传播、聚落的形成和分布等,人文地理学研究要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要有动态观点,要求把现代人文地理现象作为历史发展的结果和未来发展的起点,要求研究不同发展时期和小同历史阶段人文地理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