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是人们的谋事之本、创业兴邦之基,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现代文明的基石和标志。
公民是构成国家的基础,公民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文化基础。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复杂的转型时期,人们的道德意识,尤其是公德意识、责任意识、荣辱意识等方面,容易受到社会各种负面影响而出现问题。
大学生作为公民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校学习只是一个阶段性过程,最终将走入社会,走向市场,承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使命。因此,大学生理所应当把诚信作为自己高尚的人生追求、永恒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基本准则。当前,我国不少大学生缺乏诚信意识,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诚信行为,更影响到我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性需要,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迫切需要,是改变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的现实需要。
本文以调查问卷为基础,通过对特定范围内的大学生诚信意识和诚信教育现状的分析和研究,查找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提出树立与公民教育相适应的诚信教育理念,强化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引导大学生充分认知自身的公民身份,从而让公民意识在大学生身上得到内化。同时,通过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大学生诚信教育协调模式,建立合理的大学生诚信教育评价体系,即大学生诚信档案,来进一步确保大学生诚信教育取得实效。
最后,笔者结合自身从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工作实际,从学习、生活、经济、就业四个方面创编了大学生诚信标准小口诀:作业自己写,考试眼不斜,上课不迟到,论文莫剽窃;交往要守信,约定要践行,待人要诚实,和谐促共赢;借钱及时还,学费按时缴,助学贷款好,感恩要图报;材料要属实,不作假证明,竞争要正当,合同须履行。
希望能通过诚信道德实践,使大学生将诚信内化成一种品质,外化成一种习惯,最终推动全社会公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