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要
从媒介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伴随着各种形式的媒介批评活动。作为一种媒介评价活动,传媒批评与传媒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良性互动。在媒介批评的监督下,媒介在大众中发挥着舆论监督的功能,在大众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新闻文本的性别偏见是指在新闻文本中两性的得到关注的程度的不均衡,这表现在新闻文本反映两性的数量上,也表现在两性形象和内容主题、叙事模式等的表现上。新闻文本的性别偏见是新闻媒介“性别批评”的另外一种表达形式。“性别批评”是在女性主义相关理论关照下,对新闻媒介进行监督的一种视角,是一种基于“双性别理论”下的两性和谐健康发展的文化建构分析。
“性别批评”作为多维语境下的一种媒介批评的角度。它是立足于文学批评和文化批评两个领域的,涉及语言学、叙事学等学科。这种跨学科的特性,为新闻文本的批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能,为新闻媒介在促进两性和谐发展方面作出了一种新的阐释。
新闻文本“语言”定义“性别”,从话语分析的角度审视新闻文本的性别话语建构。新闻文本中作为一种文本建构,两性的表现方式表现为:形象表现---女性作为男性的陪衬;内容主题强调---贴标签的类型化报道。新闻文本中表现出来的性别话语偏见,其实是两性之间话语权不平等的表现。在话语权的争夺中,新闻文本的作者通过“贴标签”的类型化报道,以及“刻板印象”的激活等方式,对女性自身独立价值加以否定,强调深化脸谱型的女性形象在民间的接受程度,进而实现消解民间话语的目的。
在新闻文本中特定的话语系统中,被建构的女性形象主要表现为男性审美定势下的“客体”形象和女性审美下的“主体”形象。客体形象主要表现为自我牺牲的母亲形象;不可把握的负面女性形象。主体形象主要表现为:女性对男性建构形象的解构:特殊的“第三类女性”形象;女性内心世界的还原、自我意识表达等主体形象。
新闻文本作为一种叙事性文本,也是一种文化建构。新闻报道从素材的选择到遣词造句无不体现出一种选择加工后的模式。从两性的发展角度来看,新闻文本的叙事及模式有两种:以男性主体的新闻叙事模式和以女性为主体的新闻叙事模式。其中,以男性为主体的叙事模式主要包括:制造评价标准的叙事模式---确定标准的“围观”;双层消费的叙事模式---被凝视的审问;强势群体弱势化的叙事模式---特殊群体的类型化报道。女性为主体的叙事模式包括:独立叙事模式---女性自我意识的表达;情感叙事模式---女性内心世界的还原。
在新闻的文本分析中,两性的不平等主要表现为一种两性话语权力的失衡。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注意力经济的刺激和作为男性的女权主义者的一些先天局限,男性女权主义者所建构的女性形象只能说是对女性生存的社会背景给予了相对的人文关怀而已,对新闻文本中两性话语的平衡,主要要通过提高女性主体意识,和提高大众的媒介素养。
关键词:新闻文本,话语分析,性别批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