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615新闻传播史论之西方新闻事业概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意见领袖
【答案】意见领袖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人民的选择》一书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是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在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的实验中发现,大众传播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经过意见领袖这一中间环节。即大众传播是两级传播“大众传播—意见领袖—般受众”。在拉扎斯菲尔德和卡兹的后续研究成果《个人影响》和罗杰斯的《创新与普及》二书中进一步发展。意见领袖的基本特点是:①与被影响者一般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 ②并不集中于特定的群体或阶层,而是均匀地分布于社会上任何群体和阶层中; ③其影响力一般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 ④社交范围广,拥有较多的信息渠道,对大众传播的接触频度高、接触量大。
2. 《火星报》
【答案】《火星报》是第一份全俄政治报,于1900年12月24日在德国莱比锡创办,编辑部由列宁、普列汉诺夫等6人组成,列宁起主导作用。从第二期起转移到慕尼黑出版,1902年4月转移到伦敦。《火星报》的宣传内容主要包括:同机会主义的经济派论战; 制定并宣传党的纲领,为建党奠定思想基础。同时,《火星报》还通过代办员网络同各地方组织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为建党奠定了组织基础。由于该报为建党做出了巨大贡献,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它为党中央机关报。
3. 《开普敦公报和非洲广知报》
【答案】《开普敦公报和非洲广知报》是南非、也是非洲大陆最早的报纸,周刊,1795年由英国殖民者发行,用英文和荷兰文刊登新闻。该报传播范围很小。
4. 路透南非新闻社
【答案】路透南非新闻社是1912年由路透社创办,后改名南非新闻联合社。为南部非洲提供新闻,1938年改为现名,是非洲第一个国家通讯社。而今合众国际社、法新社、路透社、美联社等大型通讯社都在南非设立办事处,进行新闻交换活动。
5. 《消息报》
【答案】《消息报》是埃及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它是1943年由孪生兄弟穆斯塔法·阿明和阿里·阿明在开罗创办的阿文日报。最初就接受国王的资助,之后又得到美国的津贴。该报模仿美国大众报纸的风格,经常刊登耸人听闻的消息和黄色新闻。1960年收归国有,仍是一张面向市民的大众化报纸,内容广泛,周六以《今日消息报》的名称出版,发行量高达百万份。与《金字塔报》相比,该报生动、通俗。
6. 《悉尼先驱晨报》
【答案】《悉尼先驱晨报》是澳大利亚最古老的报纸之一,由约翰·费尔法克斯和查尔斯·肯普创办于1831年,长期以来在编排上受英国报纸影响较大。该报的金融、商业报道质量较高,常刊登一些驻外记者写的报道和各种地方新闻,关注政府的决策,毫不掩饰观点。50年代苏伊士运河危机时,澳大利业许多报纸皆表示支持英、法立场,该报却谴责了英、法的侵略行径,历史证明了其正确性。该报注重保存历史材料,报纸的缩微胶片内容齐全,还能看到其1831年创刊号的内容。
7. 《时代报》
【答案】《时代报》于1854年10月17日由库克兄弟于墨尔本创办,是一份自由派报纸。该报初期维护工人利益、抨击殖民当局,导致广告商的联合抵制,三个月后被迫售出。1856年赛姆兄弟买下该报后,不惜代价反抗传统权势集团,以报纸订阅量来弥补其广告上的损失,现发展成为澳大利亚的首要报纸,是一张严肃的大报。在国际J 清况介绍中,常有以中国为重点的专页。该报还被誉为“现代新闻事业中能做出最为简洁陈述的最后一个堡垒”。
二、简答题
8. 简述马克思人民报刊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案】“人民报刊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期的报刊思想,既是他们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前的报刊思想,又是马克思主义报刊思想的最初起点。抓住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这个最初起点一一“人民报刊思想”,认真研究其实质、核心,对于完整、准确地领会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和新闻理论,有着重大意义。
(1)马克思人民报刊思想中关于“人民”含义的演进。
101842年1-v2月发表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既是马克思政治性报刊活动的发端,又是他系统阐发报刊的人民性思想的开始,该文旨在呼吁废除书报检查制度,还给“人民”真正的自由与民主。这个时候的“人民”真正含义表示为自然人。
②1842年4月一1843年3月,马克思、恩格斯在《莱茵报》上发表的文章中,曾提出并论述过“自由出版物的人民性”和“人民报刊的人民性”问题。马克思指出,自由出版物是人民精神的慧眼,是人民自我信任的体现,是人民同世界联系的有声的纽带。在其他的文章中,马克思也认为,报刊只是而且应该是有声的、人民日常思想和感情的表达者,它必须生活在人民当中,
真诚地和人民共患难、同甘苦、齐爱憎。这里的“人民”,其含义已经由“自然人”进而特指劳苦大众。
③在《摩塞尔记者的辩护》一文中,马克思对“人民报刊”(自由报刊)思想作了更深层次的论述,使“报刊的人民性”思想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指出“人民报刊”产生和发展的真正原因在于人民的需要,而不是普鲁士政府的“施舍”与“宽容”。同时,马克思、恩格斯也预见到:“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萎靡不振”。也就是说,人民报刊是深深扎根在人民之中的。这里“人民”的含义为贫困的和一无所有的阶级,不是个别的受苦人群,而是整个无产阶级。
(2)马克思认为,报刊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一种仲裁力量,即社会的“第三种因素”。 马克思指出,报刊应当是政治因素,但不是官方因素,不应以官方意志为出发点; 它是市民的因素,但不直接和个别人的利益纠缠在一起。它具有“公民的头脑和市民的胸怀”,能够理智地从全体人民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在自由报刊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同样可以批评对方,此时双方不是“从属关系”,而是“权利平等”的关系。它可以不通过官方的中介,原封不动地将人民的怨愤传送到国家权力机构面前。
(3)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的出版自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马克思认为,出版自由乃是人类精神的特权,是资产阶级议会民主政治的前提条件。没有出版自由,其他一切自由都将成为泡影。他极为憎恨专制统治者的思想压制,认为书报检查是一种“拙劣的警察手段”。他还指出,因为检查的结果,使每一本被禁的书,不管是好是坏,都成了“不平凡的作品”,从而对读者更有诱惑力。这自然与专制统治者的主观意愿背道而驰。
马克思还认为,要想完整地反映客观事物的面貌,需要各种报刊的相互配合与补充。因此他提出应当允许各种报刊独立自主地发展,允许它们有自己的报道方面,不要压制人们的精神自由。
马克思赞美出版自由,追求出版自由,并把自由报刊看作是社会的仲裁力量,这与上升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家的主张是十分接近的。
纵观马克思、恩格斯早期的新闻活动,“人民报刊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其核心(主体)不外乎两个方面:报刊的人民性(人民)和出版的自由性(自由)。
9. 美国商业广播电视在经营方面的利弊如何? 试简述之。
【答案】美国广播电视在经营方面是私有私营体制,目前形成了以全国广播公司(NBC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CBS )、美国广播公司(ABC )和福克斯广播公司(FBC )为核心的四大广播电视网。这些商业广播电视日趋依赖市场、追逐利润、兼并竞争异常激烈,从而形成一些大的垄断企业。控制了全国绝大部分广播电视市场。
(1)从积极的方面来说,商业广播电视提高了新闻节目质量。新闻节目直接关系着广播电视网的声望,收看率的高低决定着广告收入,而广大受众对新闻的兴趣日浓。因此各公司都十分重视新闻节目,竞相投以巨资,提高节目水平,改进经营管理,更新技术和设备,尤其不惜重金网罗人才,努力提高新闻节目的时效和质量,按照受众的需求安排娱乐节目,以便不断提高节目收听收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