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694新闻理论与新闻史之西方新闻事业概论考研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一城一报”
【答案】“一城一报”是指新闻传播领域曾经出现过的一个社会现象,是对美国二战后报业集中和垄断发展现象的概括。二战以后,美国经济迅猛发展,报纸发行量亦不断持续上升,但在激烈的竞争下,报业发展却出现了极度垄断的态势。日报的总数不断减少,以至于出现了许多城市只有一家日报,即所谓的“一城一报”现象。“一城一报”是报业经过多年自由竞争的结果。
2. 《环球报》
【答案】1924年创刊,里约热内卢出版的商业报纸。每日平均48页,星期日90页,周二还有反映城市生活的20页复刊,重视本国和本地区新闻,体育新闻丰富多彩,赛马报道尤其引人注目。日销量30万份,星期日达33万份,居巴西报纸销量之首。办有一份通俗连环画。1964年企业家罗伯特·马林霍取得控制权后,政治态度保守。马林霍曾被美国杂志列为巴西三大亿万富翁之一。1980年2月派记者驻北京,成为巴西派记者驻中国的首家报纸。
3. 《读卖新闻》
【答案】日本的三大综合性日文对开报纸之一。1874年11月2日创刊于东京,创始人子安峻。初为市井小报,持“俗谈平话”的编辑方针,以刊载通俗小说为主要特色。办报方针是:“要敢于同左右两翼独裁思想作斗争”。《读卖新闻》(THEYOMIURISHIMBUN )是日本的第一大报,自1994年该报的日发行量突破1000万份后,1995年日刊与晚刊共发行1450万份,曾被《世界吉尼斯大全》列为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日报,近两年仍雄踞世界报业协会公布的“世界日报发订量百强”榜首。
4. 路透南非新闻社
【答案】路透南非新闻社是1912年由路透社创办,后改名南非新闻联合社。为南部非洲提供新闻,1938年改为现名,是非洲第一个国家通讯社。而今合众国际社、法新社、路透社、美联社等大型通讯社都在南非设立办事处,进行新闻交换活动。
5. 《同时代人》
【答案】《同时代人》是19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派最有影响的杂志之一,1836年由普希金在彼得堡创办。该刊为文学和社会政治杂志,初为季刊,1843年改为月刊。1847年转入涅克拉索夫和帕纳耶夫之手,别林斯基遂为该刊制定了抨击农奴制度、宣传革命民主主义派思想的纲领。1856年车尔尼雪夫斯基成为《同时代人》的主编后,经常刊发有关农民革命问题
的文章,成为革命民主派的主要论坛,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1862年,车尔尼雪夫斯基被捕,《同时代人》被勒令休刊8个月,复刊后继续进行革命宣传活动,1866年,亚历山大二世遇刺(未遂),转而严格控制报业,《同时代人》被勒令长期停刊。
6. 曾格案件
【答案】曾格案件是指关于美国新闻出版自由的一起著名案件,是后来美国宪法里“新闻自由”的伟大开端。约翰·彼得·曾格是纽约一个普通印刷商,1733-1734年间,他的《纽约周刊》由于披露政府腐败而遭到起诉。1734年法庭审理此案时,当时的著名律师安德鲁·汉密尔顿主动出庭为他辩护。曾格案件在人类法律史上首次奠定了两个法律原则一一“新闻自由”和“陪审团否决权”。这两个原则后来在英美的宪法中都得到确认,尤其是“新闻自由”原则,二百多年来,陆续写入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宪法。这一案件也被称为美国新闻史上的里程碑,它在美国新闻诉讼的司法实践上确立了三条基本原则:①诽谤必须是捏造事实,陈述事实的不是诽谤; ②对诽谤罪要有事实真伪的证据,不能凭空指控; ③判定出版物是否犯有诽谤中伤或煽惑人心的罪名,必须由陪审团做出裁决,不得由法官个人决定。这三条原则实际上标志着“批评政府无罪的原则”在美国初步确立。随后,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制定并于1791年批准生效,美国新闻自由第一次写入宪法,其法制化进程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7. 《铁嘴报》
【答案】《铁嘴报》是法国大革命期间社会俱乐部的机关报,由修道院院长毛劳德·福适和记者尼古拉·邦维尔创办。该报秉承社会俱乐部的宗旨,宣传平均分配土地,限制过多财产,主张财产平均主义。社会俱乐部由第三等级的代表组成,被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与后来的共产主义运动一脉相承。
二、简答题
8. 日本军国主义是怎样控制报业的? 战后日本报业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列举目前主要的报系和日报(名称、简况)。
【答案】(1)军国主义当局控制报业的措施
①强化管理机构
1936年成立了“内阁情报委员会”,以后又改组为“内阁情报部”、“内阁情报局”,职权步步强化,严密控制了各类大众传播工具。1941年又将报界全部组织到“新闻联盟”(后改称‘旧本新闻会”)中,通过这一御用团体督促报界根据当局的意图行事,全力进行战争的宣传和鼓动。
②限制报道内容
制定种种新闻法规,不断扩大禁止刊登的范围。1941年起接连颁布了“新闻纸等刊登限制令”、“国防保全法”、“言论、出版、结社等临时管理法”,完全扼杀了新闻和言论自由。报社每天都能接到禁止刊登的命令,不得稍有违反。侵华战争开始时,各报还能自己采写战事报道,但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一切战况均由“大本营”统一发布,报社不得自行采写,报上充斥着统一炮制的
美化战争、宣扬战绩、欺骗民众的谎言。
③控制纸张供应
由于进口减少,新闻纸紧张。1940年内}哥隋报局设立专门机构控制纸张分配,从而进一步掌握了报纸的命脉。
④强行合并报纸
为了控制舆论、也为了节约用纸,1940年起根据“新闻事业令”,政府强行对报纸调整合并。至1941年,地方上一县只保留一家报纸。经过砍杀,日报数从1936年的1200家,降为1939年的848家,到1943年只剩54家,而且全面实现了“国论统一指导”。
(2)战后日本的报业结构特点
①占领阶段
1945年8月,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美国军队代表盟国进驻日本,美军占领开始就宣布废除日本军国主义政府的各项法律法令。战时有关新闻事业的各项法令也全部废止,日本新闻界从此摆脱了军国主义的栓桔,开始了新的历程。但是和战后德国的情况有所不同的是,日本旧有的报纸电台仍然保留,占领当局只要求其脱离政府的控制,遵守新的法令,对原有的机构只作了有限的调整。
②复兴阶段
1952年4月,占领状态结束。日本政府千方百计地控制舆论,日本报业仍在不断地争取新闻自由的实现,1953年后国际局势有所缓和,国内政治控制有所松动,加之工农业生产逐步恢复,报纸的纸张供应和财政情况也随之好转。于是50年代日本报业开始复兴,并有一定的发展。这一时期报纸的数量已经超过战争后期。在激烈的销售竞争中,整个报业日趋集中和垄断。另外,地方报纸的基本格局为“一县一报”,存在二家以上报纸的县份只占全国县份的1/3, 垄断化的趋向也很明显。
③高速发展阶段
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状态。经济大发展给新闻事业的发展以强大的推动力,也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首先,经济发展使报业市场扩大,广告来源增多,报界的财力大为增强。其次,经济起飞带动了教育事业的大发展,这就使报纸的读者面充分扩大。再次,与经济发展相伴而来的科技进步,使报业设备得到全面更新,日本报业有了全面快速的增长。
④稳定阶段
日本经济发展明显放慢,日本报业增长也趋于缓慢,规模趋于稳定。许多报社入不敷出只好靠各种副业收入来加以弥补。
⑤近期状况
日本目前不仅是经济大国,而且也是报业大国。日本的报纸基本上都是商业报纸,一般采取股份公司的经营体制。由于商业广播电视的发展,战后以来报纸广告费在各种媒介广告费中所占的比重旱下降的趋势,按报纸的内容来分类,有综合性报纸、专业性报纸以及消闲性报纸。除了商业报纸外,日本各大政党及社会团体大多拥有自己的机关报。这些政党报纸不同于综合性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