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694新闻理论与新闻史之西方新闻事业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105人事件”
【答案】"105人事件”是由日本当局制造的一起在朝鲜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事件。日本当局大肆逮捕、囚禁包括新闻界人士在内的爱国人士。他们借口驻朝鲜的日本总督寺内正毅准备参加1911年12月28日鸭绿江铁路大桥竣工仪式时,发现沿途有企图暗杀他的人,因此在朝鲜国内搜捕了七百多名爱国志士,最后判处105人半年到10年徒刑,包括曾在《皇城新闻》、《大韩每日申报》任负责工作的尹致昊、梁起铎、安泰国、林蛋正等人。
2. 文化帝国主义
【答案】文化帝国主义又称媒介帝国主义(mediaimperialism ),是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概念之一。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赫伯特·席勒的《大众传播与美利坚帝国》和《传播和文化统治》,他描述了美国的媒介产品对其他资本卞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入侵”。文化帝国主义有三个特点:
①它以强大的经济、资本实力为后盾,主要通过市场来进行扩张;
②它是一种文化价值的扩张,即通过含有文化价值的产品或商品的销售来实现全球性文化支配;
③由于信息产品的文化含量最高(或者说信息本身就是文化产品),所以这种文化扩张主要是通过信息产品的传播来实现的。
3. VOA
【答案】VOA 是美国之音(V oiceOfAmerica )的简称。美国之音是美国政府对外宣传的喉舌,也是世界上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国际广播电台。该台于1942年创立,隶属美国战时情报局,起初是反法西斯德语电台,后增加多种语言,二战后转为反共电台; 1953年起归美国新闻署领导,总部在华盛顿; 70年代以后逐渐改变对外宣传策略,内容趋于广泛,体现美国政界的主流倾向。如今在继承传统广播方式的同时,VOA 己经开始用Email 的方式向人们发送新闻,同时开办网络广播和卫星电视。
4. 知识税("TaxonKnowledge" )
【答案】知识税是指英国统治当局旨在限禁短期发行的攻击政府的报刊而设置的一种税。1712年5月16日,英国国会通过的印花税法案规定:①半张或小于半张者,交半便士; ②半张以上不超过一张,交一便士; ③超过一张(4页)而不足六张者,交二先令; ④超过六张的书籍、税单、报表等免税。印花税法案还规定征收广告税和纸张税。印花税、广告税和纸张税被统称为“知识税”。1861年该税法全部被废除。
5. “笔祸”事件
【答案】“笔祸”事件是指日本总督府巧立名目,使韩国新闻工作者不断遭迫害的一系列事件。如1928年3月,汉城铁路警察署称《中外日报》连载的《世界一周纪行》“鼓吹独立意识”,囚禁发行人四个月,判处执笔者六个月徒刑等。
6. 《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
【答案】1948年9, 10月间,中共中央在其所在地河北平山县西柏坡举办由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的部分记者参加的学习班。10月2日,刘少奇作了著名的《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刘少奇在讲话中表达了党中央对新闻工作的重视,为新闻工作者适应新的形势、完成新的任务提出f 明确的努力方向。主要内容如下:①新闻事业在联系党和群众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②强调新闻工作者应该对党和人民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即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精神。③刘少奇提出了一个合格的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以下四个主要条件:a. 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b. 要独立地做艰苦的工作; c. 要有马克思列宁卞义的理论修养; d. 要熟悉党的路线和政策。
7. 德拉吉报道(TheDrudgeReport )
【答案】德拉吉报道(TheDrudgeReport )是指美国个体新闻T 作者麦特·德拉吉独自创办经营的邮件列表。1998年1月,德拉吉通过《德拉吉报道》抢先在传统平面媒体之前,向几万订户发送了有关克林顿总统与白宫实习生莱温斯基性丑闻的报道,无意中掀起了美国新闻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纠卜闻报道狂潮”,一时民意汹涌,舆论兴奋,由此推动的漫长诉讼几乎将美国总统逼到了悬崖边缘。这次事件是以互联网为手段进行政治表达的典型案例。
二、简答题
8. 关于受众的“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的理解。
【答案】1960年,美国学者克拉伯在《大众传播的效果》一书中,将受众的选择性心理归纳为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三个方面。三个方面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它们像保护受众的三道防线,从外到内环绕受众,抵御负面信息。
(1)选择性接触,又称选择性注意,是指受众在接触大众传播活动之际,并不是不加区别地对待任何媒介和内容,而是更倾向于接触与自己的既有立场、观点、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媒介或内容加以接触,而有意无意地回避那些与自己既有倾向相左的媒介或内容。选择性接触行为更容易在强化受众既有立场和态度的方向上起作用,而不是导致它们的改变。这个概念由美国传播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人民的选择”中最早提出。
(2)选择性理解,是指受众总要依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对接触到的信息做出独特的个人解释,使之同受众固有的认识相互协调而不是相互冲突。选择性理解是选择性定律的重心所在,受众对信息的选择性处理主要体现在选择性理解上。信息中含的意义不是由传播者硬塞到受
众手中的,而是由受众根据主观意愿自己从中发现的。即在对信息如何理解上主动权掌握在受众手中,而不是掌握在传播者手中。
(3)选择性记忆,是受众在处理信息之际的选择性倾向之一,即受众在接触信息后,保留在记忆中的往往是那些与自己的既有兴趣、需求、立场、态度或观点一致或接近的内容,选择性记忆的倾向,在实验心理学中也得到了证明,它与选择性接触、选择性认知一样,都是制约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9. 互联网传播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互联网是一个数字化信息平台,代表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即网广播。而因为大众传媒在当代社会信息系统中占有统治地位,互联网对三大媒体而言更具有革命意义。
(1)数字化
互联网主要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计算机是将信息化为“比特”进行存贮、处理和传输的。“比特”即为信息最小单位,人们用“1”和“0”代表比特,这样,越来越多的信息,如声音和影像,都被简化为同样的1和0}也就是所谓的数字化。这些“1”和“0”不像从前的模拟信号那样是连续的,而是断续的。互联网的首要特点就在于它传播的是在时间和幅度上离散的数字信号。
(2)信息容量巨大
目前的互联网每天有六十多万个网络,六百多个大型联网图书馆,四百多个联网学术文献库,五十多万个网页站点在为人们24小时不间断提供新闻信息、娱乐和通信服务等。
(3)多功能
一般将互联网的典型功能分为远程登录,文件传送协议,电子邮件和公告牌。通过这四项功能,人们不仅获得一个覆盖广泛的信息传播的空间,还拥有了一个巨大的方便的数据库。网络功能的无尽的可能性,使它日益挣脱“大众传媒”这样的界定,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网络塑造了一个独立于现实物理世界的电子世界。
(4)多媒体
混合的比特将多媒体轻而易举地带到计算机显示屏上,各种感觉媒体,包括文本、图形、声音、视频图像、动圆等的混合,让使用互联网了解新闻或娱乐都具有前所未有的身临其境的感受。
(5)链接
www 出现后,超文本链接成为网络的最大魅力所在。通过链接从一个站点就可以获得多个站点拥有的相关信息。这与看一份传统报纸和看一个电视频道的节目大不一样。
(6)星状网络
如果我们绕到眼前的计算机的背后观察互联网络的设置,就会发现它与电话系统相似,却不同于传统的媒体网络,比如广播电视网。尼葛洛庞帝将前者描述为“星状网络”,后者为“环状网络”。
(7)交互性
在互联网上,信息不再是被“推”给消费者,而是人们自己将信息“拉”出来,并参与到创造信息的活动中。这被称为典型的“交互式”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