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人脑中对问题和信息进行周密细致的探索和深刻思考,以力求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该阶段是( )。

A. 准各期

B. 孕育期

C. 明朗期

D. 验证期

【答案】B

【解析】孕育期是指在己积累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问题和资料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思考的时期。A 项,准备期是指创造活动前,积累有关知识经验,搜集有关资料和信息,为创造作准备的时期。C 项,明朗期是指新思想、新观念、新形象产生的时期,又称灵感期。D 项,验证期是指对新思想或新观念进行验证补充和修正,使其趋于完善的时期。

2. SN 分布的平均数与N 分布的平均数的关系是( )。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D 不确定

【答案】A

【解析】SN 分布表示信号+噪音的分布,而N 分布表示的是噪音的分布。由于SN 分布是在原有的噪音刺激上再加上信号刺激,因此,SN 分布的平均数是大于N 分布的平均数的,即SN 分布永远在N 分布的右边。

3. 相对于被试间实验设计,被试内实验设计的缺点是( )。

A. 需要史多的被试

B. 研究效率低

C. 容易引起顺序效应

D. 容易混淆被试差异与实验条件

【答案】C

【解析】被试内实验设计由于每个被试都参与所有的实验处理,所以节省了被试,并且不会受到来自不同被试个体差异的影响,但由于被试先后接受不同的处理,就可能产生时间顺序误差,如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

4. 知觉的刺激物说的思想最早来源于( )。

A. 行为主义

B. 格式塔

C. 精神分析

D. 人本主义

【答案】B

【解析】知觉的刺激物说即直接知觉理论,最早来源于格式塔心理学。

5. 保持量=(认对刺激数目-认错刺激数目)/(新刺激数目+旧刺激数目)×100%,采用这个公式计算,记忆保持量的方法是( )。

A. 再认法

B. 自由回忆法

C. 节省法

D. 系列回忆法

【答案】A

【解析】再认法是指测验中向被试呈现其学习或识记过的材料,并在其中混杂一些新的但与

,让被试根据他们是否学习过来判断,并以“是”或“否”所学习过的材料相似的项目(如单词)

作出反应。本题保持量的计算中涉及新、旧刺激,即己学过的刺激与未学过的刺激,是再认法保持量的计算公式。

6. 正常情况下,人们产生深度知觉的最重要来源是( )。

A. 单眼线索

B. 视轴辐合

C. 双眼视差

D. 晶体调节

【答案】C

【解析】深度知觉即空间知觉的来源包括:肌肉线索、物理线索和双眼线索,其中最重要的深度知觉线索是双眼线索。

7. 内隐学习最早的研究范式是( )。

A. 人工语法范式

B. 序列学习范式

C. 复杂系统范式

D. 样例学习范式

【答案】A

【解析】国际上第一篇以“内隐学习”为题目的论文,是美国心理学家雷伯于1967年发表的

文章,《人工语法的内隐学习》。其中,他向被试呈现根据不同规则(人工语法)产生的字母串,并分别以外显和内隐指导语引导被试对其学习。

8. 在反应时实验中,考察被试的反应时还要兼顾被试反应的( )。

A. 准确性

B. 稳定性

C. 灵敏性

D. 显著性

【答案】A

【解析】在反应时实验中,反应速度和反应准确性是反向关系,因此,考察被试的反应时还要兼顾被试反应的准确性。

9. 假如声源位于正中面上(如正前方、正后方)时差为( )。

A. 零

B.0.5秒

C.0.2秒

D. 最大值的一半

【答案】

A

【解析】当声源距离两耳的距离不相等时,声音到达两耳会产生时间差。声源位于正中面,因此,声源与两耳的距离相同,因此声音到达两耳不会产生时间差,因此,时差为0.

10.1885年心理学史上第一次对记忆进行实验研究的学者是( )。

A. 詹姆斯

B. 费希纳

C. 斯蒂文斯

D. 艾宾浩斯

【答案】D

11.东克尔关于问题解决的研究(1945)说明( )。

A. 一旦某物体被用做特定用途,那么人们将很难将它用于其他用途

B. 因为天花板效应,数据很难被解释

C. 男性与女性在大多数问题解决测验中的表现相同

D. 一旦某物体被用做特定用途,那么人们将很容易将它用于其他用途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