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实验心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是否存在单个的特征觉察器皮层细胞?
【答案】不存在单个的特征觉察器皮层细胞。
单个的特征觉察器皮层细胞的假设是以皮层细胞孤立进行活动为前提的。对任何复杂的刺激物,大多数皮层细胞都或多或少地参与反应。而且,即使皮层细胞数目巨大,但比起视觉环境中数不清的特征、细节和物体,要把一个皮层细胞分配给一个特征也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某一特殊知觉是由一组相同的皮层细胞所支持,那么细胞的死亡(这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就会造成某种特殊知觉的缺失,这样的推测明显与事实不符。因此,不存在单个的特征觉察器皮层细胞。
2. 部分报告法比整体报告法有哪些优点?
【答案】部分报告法和整体报告法是研究感觉记忆(瞬时记忆)的两种研究方法。
(1)部分报告法和整体报告法的含义
,是要求被试在刺激呈现后把所看到的刺激全部报告出来,以此①全部报告法(整体报告法)
来研究被试的感觉记忆容量的一种实验方法。
②部分报告法,是要求被试在全部刺激呈现后,根据主试要求随机只报告所有刺激中的一部分,以此来研究被试的感觉记忆容量的一种实验方法。
(2)部分报告法与整体报告法相比,它的优点是运用随机原理,使报告分段进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报告时滞引起的误差。
①感觉记忆的特点是保持时间非常短暂,小经注意的刺激立即遗忘。采用整体报告法时,由于要求被试报告呈现的所有刺激,因此,大部分信息在被试尚未来得及报告时就从感觉记忆中消退了。
②部分报告法中,被试根据主试要求随机只报告所有刺激中的一部分。既然是随机的,被试肯定是先记住全部刺激,然后只说其中一部分,从而节省了报告的时间,使被试的瞬间记忆呈现的更加准确。经过部分报告法的测定,人类的瞬时记忆容量其实是很大的,刺激呈现的一瞬间几乎所有刺激都进入了瞬时记忆。
3. 怎样理解Fechner 定律的基本特征是用可分辨的刺激来表示可分辨的感觉?
【答案】(1)Fechner 定律假定心理量是与辨别成比例的,即一个刺激引起的心理量的大小与绝对阈限以上的JND 数目成比例,其数学表达式为:Rk=logS0+Klog(1+W)。
(2)Fechnex 定律表示的心物对应关系是:刺激S 0产生感觉R 0; S 1产生R 1直到S K 产生R K , R 1是与1个log (1+W)相对应的……R K 是与K 个log (1+W)相应的。心理量与物理刺激的对数成
比例。S 0与S 1是两个刚刚可以分辨的刺激,R 0与R 1是两个刚刚可以分辨的感觉。
(3)刺激是可分辨的,而Fechner 定律将感觉以JND 为单位来表示,也是可分辨的。因此,Fechner 定律的基本特征是用可分辨的刺激来表示可分辨的感觉
4. 色子游戏的一般规则是怎样的? 怎样定标准可以使猜对的百分比超过50%?
【答案】(1)色子游戏的一般规则
一次掷3颗色子,2颗是正常的,即每个面有一个数字,依次是1到6。第三颗是特殊的,3面写0,另3面写3。你的任务是猜测,特殊色子的哪一面朝天? 是写有0的一面,还是写有3的一面? 在猜以前,伙伴告诉你3颗色子朝天的数目的总和。
(2)定标准
根据3颗色子数目构成8的情况,分别列出来。
①当色子总和为2、3、4,猜特殊色子为0。
②当色子总和为13、14、15时,猜特殊色子是3。
③5~12之间时,当总数为8以下时,猜0对的概率可以超过50%。当总数大于9时,猜3对的百分比可以超过50%。
5. 举例说明什么是过程效度? 什么是结果效度? 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的关系?
【答案】(1)过程效度
过程效度是基础研究的目标,关注的是表面结果背后的基本心理过程,通常是研究极为基本的心理过程以便概括为普遍规律。例如,基于空间的注意或基于物体的注意的实验范式,分别对“空间”或“物体”作了严格的、清晰的规定。
(2)结果效度
结果效度是应用研究的目标,关注的是行为变化本身。例如,在预防交通事故的研究中,事故频率是关注的焦点。在学前教育的研究中,词汇量与社交技巧是关注的焦点; 应用领域的研究者想要把在某一特定情景下获得的结果推广到更一般的场合。
(3)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的关系
结果效度与过程效度各有两个水平:内部水平与外部水平。内部水平指研究在某具体情景设置下的有效性,外部水平指超出该具体设置的概括化。
内部结果效度的评估始于统计显著性检验,达到统计显著性水平意味着特定设置下的研究结果是有效的,而不是随机产生的; 但外部结果效度的评估要求超越统计的推论,例如,当把动物实验的结果推广到人类时,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
内部过程效度与外部过程效度的评估都依赖超越统计的推论,这是因为过程效度本质上不是数据、事实本身,而在概念。
6. 举例说明移情的研究是怎样进行的?
【答案】移情或同情是指一个人具有确认他人情绪的能力,或具有他人情绪引起的共鸣体验。
以对疼痛的移情实验为例:
(1)研究对象
被试是16对恋爱对象,研究者假定他们更容易彼此产生移情。
(2)实验过程
①疼痛刺激是施加给女被试或她的对象的电刺激,给予电刺激时扫描女被试的脑活动。
②屏幕上随机呈现指示图标,指明是女被试(自我)还是她的对象(他人)将受到低强度的电刺激(无痛条件)或高强度的电刺激(疼痛条件)。
③研究者在“自我”与“他人”的情况下比较了疼痛条件与无痛条件的fMRI 结果。扫描之后通过对移情量表上项目的评定,对女被试移情的个体差异进行了测量。
(3)实验结果
①自己受到疼痛刺激和感受他人疼痛时均激活的主要脑区有:前扣带回与前脑岛; 而自己受到疼痛刺激时还特异地激活了感觉相关的脑区。
②对疼痛的移情涉及其情感成分而不是感觉成分。
③移情的个别差异与脑区的激活差异有很好的相关,移情量表得分高的被试在感受他人疼痛时相应的脑区也有很强烈的激活。
7. ERP 技术在注意领域内有哪些应用?
【答案】ERP 即事件相关电位,指在时间上与事件相联系的电位,是注意的电生理学研究的重要因变量。ERP 技术在注意领域内的应用有:
(1)注意分散任务的研究。注意分散任务是一种使各种刺激竞争注意资源,从而使注意发生分散的任务。研究表明,对目标刺激的注意,提高了ERP 在P200到P300的振幅。这意味着大振幅事件相关电位的P200成分与注意分散任务有关。
(2)不随意注意的研究。朝向反应是不随意注意的生理基础,是指由新异的强刺激引起机体的一种反射活动,表现为机体现行活动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的方向。一些研究者通过对ERP 的研究发现,一个常出现在大脑额区或额中央区的ERP 成分—不匹配负波与朝向反应密切相关。
(3)有关早期选择理论的研究。电生理学测量对于寻找选择位点是很方便的,因为它提供了对刺激和反应之间加工过程的连续测量,研究者可以准确判断受注意和不受注意的刺激所对应的ERP 在什么阶段开始产生差异。ERP 实验的发现为早期选择理论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8. 用实验说明意识和知觉的关系。
【答案】意识和知觉的关系可以用DB 病人的实验来说明。盲视是用来描述没有意识到知觉存在时盲区所产生的视觉能力。DB 病人手术后左侧视野出现了盲视。由于右半球视觉皮层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