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东交通大学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花园城市理论
【答案】花园城市理论是英国建筑学家霍华德于1898年在《明天的花园城市》专著中提出的理论。其主张城市建设要科学规划,突出园林绿化。“花园城市”的模式图是一个由核心、六条放射线和几个圈层组合的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每个圈层由中心向外分别是:绿地、市政设施、商业服务区、居住区和外围绿化带,然后在一定的距离内配置工业区。整个城区被绿带网分割成不同的城市单元, 每个单元都有一定的人口容量限制(约3万人左右)。新增人口再沿着放射线向外面新城扩展。从二十世纪初开始,随着伦敦附近的莱斯奇沃思花园城、韦林花园城和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等一系列花园新村、花园新区、花园城市的规划建设,“花园城市”理论变成了现实。
2. 后现代主义
【答案】后现代主义是指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由部分建筑师和理论家以一系列批判现代建筑派的理论与实践而推动形成的建筑思潮,又称后现代古典主义、后现代形式主义,美国是形成这股思潮的中心。后现代主义采用各种历史建筑元素、运用讽喻手法的折衷风格,在西方建筑界引起广泛关注,其代表人物有文丘里、P•约翰逊、斯特恩等。
图 巴尔第住宅平面图
3. 阿蒙•卡特西方艺术博物馆
【答案】阿蒙•卡特西方艺术博物馆是约翰逊的作品,于1961年建成,是一座现代主义风格的典雅主义建筑作品。这座建筑的主体部分由五跨扁拱和支撑拱的锥形柱子构成,并在建筑前面的玻璃幕墙与支柱间留有一个桂廊。建筑有着简洁的平面与外部形象,内外部的墙面与地面也采用传统的石料或石料的形象,优雅而沉静的建筑与周围宽大的平台、优美的环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4. 巴黎歌剧院
【答案】巴黎歌剧院是建造于1862~1875年,由加尼埃尔设计的一座建筑。巴黎歌剧院拥有现代材料和建筑结构的建筑,但其外观采用了古典风格。正立面底层为传统的连拱券形式,二层有成对的壁柱装饰超大的开窗。窗户上设置了对称的山花装饰,并加入了一层装饰带,上面布满了各种装饰物,歌剧院顶部还被设计成了一个巨大的皇冠。
5. AEG 涡轮工厂
【答案】AEG 涡轮工厂是早期现代建筑的代表性作品,位于德国柏林。其车间由贝伦斯于1909年设计完成。这座工厂平面为矩形,主体采用钢架结构,顶部采用大跨度钢架的三较拱结构支撑,配合大面积的玻璃窗。这座现代风格的建筑从实用性出发,没有任何冗余的装饰,只有两边折线形的山墙面和转角处的粗石墙面,似乎还带有一丝古典建筑的遗风,但仍是第一座明确表明了现代建筑概念的作品。
6.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特点
【答案】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是继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建筑发展的主流。该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其线条鲜明,凹凸有致,尤其是外观造型独特,大量采用斜坡面,颜色稳重大气,呈现出一种华贵。它往往不求简单的协调,而是崇尚冲突之美。它对建筑的整体方面有着严格的把握,善于在细节雕琢上下工夫。其风格偏于庄重大方,整个建筑多采用对称造型,气势恢宏,屋顶多采用孟莎式,坡度有转折,上部平缓,下部陡直。屋顶上多有精致的老虎窗,且或圆或尖,造型各异。外墙多用石材或仿石材装饰,细节处理上运用了法式廓柱、雕花、线条,制作工艺清细考究。
二、简答题
7. 何谓“新建筑五点”?哪座建筑是它的集中体现?
【答案】(1)新建筑五点
“新建筑五点”是柯布西耶于1926年提出的,包括:底层架空;屋顶花园;自由平面;横向长窗;自由立面。新建筑五点都是基于建筑采用了框架结构,墙体不再承重。
①底层架空:主要层离开地面。独特支柱使一楼挑空;
②屋顶花园:将花园移往视野最广、湿度最少的屋顶;
③自由平面:各层墙壁位置端看空间的需求来决定即可;
④横向长窗:大面开窗,可得到良好的视野;
⑤自由立面:由立面来看各个楼层像是个别存在的楼层间不互相影响。
(2)集中体现
萨伏伊别墅是它的集中体现。
①概述
萨伏伊别墅是现代主义建筑的经典作品之一,位于巴黎近郊的普瓦西,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这幢白房子表面看来平淡无奇,简单的柏拉图形体和平整的白色粉刷的外墙,简单到几乎没有任何多余装饰的程度,“唯一的可以称为装饰部件的是横向长窗,这是为了能最大限度地让光线射入。”
②结构
别墅分为三层:
a. 底层(柱托的架空层)三面透空,一层由支柱架起,内有门厅,车库和仆人用房,是由弧形玻璃窗所包围的开敞结构;
b. 二层有起居室、卧室、厨房、餐室、屋顶花园和一个半开敞的休息空间;
c. 三层为主卧室和屋顶花园,各层之间以螺旋形的楼梯和折形的坡道相联,建筑室内外都没有装饰线脚,用了一些曲线形墙体以増加变化。
8. 古典复兴建筑主要发生在哪些国家?有何特征?代表作有哪些?
【答案】古典复兴建筑,又称新古典主义建筑,是十八世纪60年代到十九世纪末流行于法国、英国、德国和美国等欧美国家的,采用严谨的古希腊、古罗马形式的建筑。它的出现主要由于新兴的资产阶级的政治需要,而利用过去的历史样式的原因,是企图从古代建筑遗产中寻求思想上的共鸣。这种思潮曾受到当时启蒙运动的影响。各国古典复兴建筑的特点与代表作分别为:
(1)法国
①法国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中心,也是古典复兴建筑活动的中心。法国盛行罗马复兴的建筑思潮。在拿破仑时代,形成“帝国式”风格,它们追求外观上的雄伟、壮丽,内部则吸取东方的各种装饰或洛可可的手法。
②代表建筑:一是法国大革命前在巴黎兴建的万神庙;二是拿破仑时代在巴黎兴建的许多纪念性建筑,如雄师凯旋门、马德兰教堂。
(2)英国和德国
英国和德国以复兴希腊建筑形式为主,其代表建筑如下:
①英国的爱丁堡中学、伦敦的不列颠博物馆等;
②德国柏林的勃兰登堡门,K.F. 申克尔设计的柏林宫廷剧院和阿尔塔斯博物馆(又称柏林老博物馆)、以雅典卫城的山门为蓝本的勃兰登堡门。
(3)美国
①美国独立(1776)以前,建筑造型多采用欧洲式样,称为“殖民时期风格”。独立以后,美国资产阶级在摆脱殖民统治的同时,力图摆脱建筑上的“殖民时期风格”,借助于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来表现民主、自由、光荣和独立,因而古典复兴建筑在美国盛极一时,尤其以罗马复兴为主。
②代表建筑:一是仿照巴黎万神庙的美国国会大厦,极力表现雄伟,强调纪念性;二是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说明希腊建筑形式在美国的纪念性建筑和公共建筑中也比较流行。
(4)古典复兴建筑的总体特征
古典复兴建筑扬弃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罗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