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农业的家庭经营?

【答案】农业家庭经营,是指以农民家庭为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以家庭劳动力为主所从事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又称其为农户经营或家庭农场经营。它突出了主要经营对象的产业特征,即农业,而不是其他产业; 经营主体是农民家庭,主要实行的是家长制或户主制管理,小存在管理分层的内部治理结构; 它强调以使用家庭劳动力为主,而不是以雇下经营为主。

2. 你认为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有哪此?

【答案】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包括:

(1)从市场失灵的角度阐述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必要性

农业本身所具有的农业的外部性、农业的公共产品性、农业的弱质性、农业的不稳定性导致市场在某些方面失灵,需要政府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政策手段加以宏观调控。

(2)从农业的基础地位出发来沦证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必然性

工业生产的资本密集程度要高于农业生产的资本密集程度。随着农业生产资本的增长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工业产品的生产成本不断下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则相对上升。在贸易中,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丧失。在市场竞争中,农产品处于劣势,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农业比较优势丧失,资源将流入其他产业。土地自由流动有限,绝大多数土地除了进行农业生产外基本别无它用,政府对农业用地的非农化进行严格的控制,当农民的主要或全部收入来自农业时,需要政府保护。政府因农业基础地位和农民生存对农业采取保护措施。

(3)围绕农业的发展阶段来分析农业保护政策的产生

日本经济学家速水佑次郎在解剖日本农业保护问题时提出了三个发展阶段理论。

一战前处于“食品问题”阶段,农业政策重点在于保障国内食品的充足供给和榨取农业剩余以保障工业发展。

一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处于“农业贫困问题”阶段,日本政府只是对农业提供了有限的保护,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工作机会、低吸贷款、财政补贴等。

20世纪60年代至今处于“农业结构调整问题”阶段,农业政策重点在于缩小城乡差距。

(4)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阐述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可能性

基姆·安德森和速水佑次郎用政治市场来解释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倾向于向农业征税而工业化国家倾向于支持农业。

①贫困国家最主要的经济目标是工业化,需要农业支持工业,农业保护政策的本质是让生活在城市的少数人来支持生活在农村的大多数人,不会走得很远。

②工业化国家工业发达,需要巩固农业。只有当预算成本太高时,工业化国家政府才开始抵

制对支持的请求; 则政部、农业部参与农业保护政策的制定; 农业政策最常见的外部政治压力和主要制约是公共预算; 政客和官僚倾向于选择只需很低的直接预算成本的政策。

③经济发展早期,国家需要尽快实现工业化,各阶层倾向于注重工业。从民族主义或防御的理由出发而产生建立一个更“平衡”的,而不是更特殊的更工业化的经济愿望,使工业保护政策得到广泛的支持。

④经济发展后,农产品不能获得较高价格的机会成本会提高,采取农业保护政策。食品进口国可能采取进口控制的手段扶持农业; 农业保持比较优势的国家,采取直接补贴或提高国内消费者价格的手段来支持农业; 在食品自我生产不足的发达国家,若考虑本国食品安全则会降低农业保护的政治成本。

3. 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的内涵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环节是什么?

【答案】(1)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的内涵

广义的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包括信息内容开发、信息技术研究、信息系统建设、信息设备制造以及信息机构建立、信息规则设定、信息环境维护、信息人员培训等活动。

狭义的农业信息资源开发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集、处理、存储、交换、共享、服务和应用农业信息资源。

(2)农业信息资源开发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①可支配资源的形成,包括信息内容的收集、存储与组织等,这是信息服务者的“资本”; ②信息的提供,包括信息产品的生产,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渠道等,这是信息资源有效聚集的前提;

③信息环境,是信息产品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发生关系的场所和社会条件。

(3)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的主要环节

①农业信息内容的积聚与资源形成

农业信息内容的积聚与资源形成的具体目标是广泛利用数据库和数据仓库技术,建立各种农业信息的制高点,规划和收集有用的数据,把这些数据有效地保存起来,有效地存储到数据库和数据仓库中,根据用户使用的要求把它们组织起来,使其能为农业用户服务。

②农业信息渠道建设与用户培育

a. 了解农业信息用户的分布,分析和熟悉他们利用信息进行决策的特点;

b 完善通信渠道,使信息流畅通;

c. 进行必要的知识开发,能够向用户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

③组织与市场信息环境的改善

组织与市场信息环境的改善包括有效的政府管理机制、相应的市场管理规范、企业和信息服务内部组织管理环境的改进、市场主体关系的协调等。

4. 试分析当代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

【答案】当代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有:

(1)政府对农业合作社的支持和保护在加强

农业合作社起到了稳定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作用。各国普遍重视和扶持本国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政府的保护措施有:支持和制定专门的法律、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等。

乌拉圭回合以后,传统的农业保护政策措施在削减,各国政府对农业合作社实施了更多的优惠政策,通过农业合作社来落实农业保护政策,特别是“绿箱”政策。

(2)农业合作社的运行越来越注重效率的提高

竞争机制的引入和外部力量的介入使合作社的效率和竞争力大大提高。合作社对其社员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交易条件,通过严格的合同条款,明确交易责任,确保所交易的农产品符合加工和销售的需要; 合作社在内部成员不能满足其需要时一,开始和外部进行交易。

(3)农业合作社的专业化、横向与纵向一体化

在发达国家,农业合作社出现了明显的横向一体化,规模大的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合作组织开始出现,而新产生的联合可能采取合作制也可能采取股份制。

农业合作社发展出现纵向一体化,即一开始的农业合作社可能主要在某一领域,随着合作社的发展与壮大,向前后其他领域发展,使得农业的产业链条不断延长,获利能力增强。

(4)农业合作社管理的专业化与现代化

当合作社经营规模扩大以后,社员作为合作社的管理者可能难以胜任,聘仟外部的企业家来管理成为很多合作社的选择,以提高合作社的决策效率。

5. 现代农业保护政策改革的方向与基本趋势是子! 么?

【答案】现代农业保护政策改革的方向与基本趋势有:

(1)农业保护政策主要目标的重要程度发生了重大变化

传统的农业保护政策以价格保护措施为核心,以提高农民收入和增加农产品供给为主要目标。这种政策容易产生供给过剩,且在提高农民收入方面所起的作用有限。

乌拉圭回合之后,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政策目标的重要程度迅速提升。

发达国家在农民收入问题和农产品量的供给问题己得到解决的基础上,农业保护政策目标体系整合程度提高,有助于促进农业和谐可持续发展,但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增加。

发展中国家在提高农民收入和增加农产品供给之间问题还未得到很好解决的情况下,其他目标也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面临更为艰巨的农业保护任务。

(2)农业保护政策措施实现了从“黄箱”向“绿箱”的转变

《农业协议》签订后,“黄箱”政策衰落。“绿箱”农业政策措施具有长期效应,较少直接引起贸易严重扭曲。“绿箱”政策建立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上,既减少厂资源的扭曲配置,又保护了农业,逼近了社会公平。“绿箱”政策针对市场机制在农业中的失误,重点解决农业的公共产品供给、农业的外部性和区域社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成为不受约束的农业保护政策领域。

(3)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在加速,非关税贸易壁垒更为森严

WTO 农业协议的达成大幅度地推进了农产品贸易的自由化。多哈回合又使农产品贸易自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