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634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化

【答案】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社会化的过程正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而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社会化过程包括学习、适应、交流人类个体借以发展自己的社会属性、参与社会生活的一切过程。社会化过程是人类学会共同生活和彼此有效交互作用的过程;也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

2. 客体永久性

【答案】客体永久性是儿童感知觉发展时期中的重要概念。儿童对过去曾经接触或采取过行动的某一客体,当它不在面前时,知道该客体依然存在,并未消失。一般认为,大约在儿童8〜12个月时,即将满1岁的时候,由于动作(特别是手的动作和行走的动作)的发展和言语的产生,客体永久性也开始出现。在儿童条件反射形成以后,不但发展了反映事物个别属性的各种感觉,而且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反映事物的整体知觉。儿童知觉或认识物体的经常存在,要有一个发展过程。一般认为,大约到一岁左右儿童就逐步形成了认识物体的经常性和永久性的能力。这种知觉能力主要表现在知觉常性和客体永久性。

3. 依恋

【答案】依恋是指婴儿和照看人之间亲密的、持久的情绪关系。它表现为婴儿和照看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渴望彼此接近,主要体现在母亲和婴儿之间。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依恋一般可以分为安全依恋型、逃避型和矛盾型。其形成和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前依恋期、依恋建立期、依恋关系明确期、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期。

4. 发展心理学

【答案】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发展心理学是研宄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种系心理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是研宄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即研宄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通常所说的发展心理学指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它研宄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具体地说,研宄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范围,应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的方面。两个主要部分:一是人的认知过程(智力活动)的发展的年龄特征,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为了研宄生命全程或个体毕生心理发展年龄特

征的这两个主要部分,还必须结合研宄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二是生理因素的发展;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是言语的发展。

二、简答题

5. 请阐述你对发展心理学研宄的特殊性的认识。

【答案】发展心理学是专门研宄个体心理如何随着个体年龄的増长而发展变化的,这就决定了其研宄具有特殊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年龄是一个特殊的自变量

,但它是一个不可以在发展心理学研宄中,年龄通常被视为一个特殊的自变量(即独立变量)

进行人为操纵的变量,因而只有通过相关方法加以改变、操作。正由于此,发展研宄在得出结论时,不能将因变量的变化完全归于年龄。即使对年龄变量本身,也要作全面分析。因为发展心理学研宄的年龄变量有历法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被试自己或他人知觉的年龄等多种变量。

(2)研宄对象的年龄跨度大

发展心理学研宄的特殊性还表现在它的研宄对象的年龄跨度很大,从新生儿到老年,都是发展心理学的研宄对象。由于年龄的差距,在研宄方法学上和具体研宄方法的选择上需要考虑不同方法的年龄适应性。

(3)发展心理学的研宄是一个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这种主客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可能造成事先不能预期的无关变量的产生,使研宄的问题或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研宄的科学性。同时,发展心理学的研宄对象都是有思想、情感、意志及特殊的气质、性格和学习能力的个体,心理发展研宄者不仅要从科学的角度考虑,而

且还从道德、伦理以及人道的角度考虑,由此必然造成对研宄对象不能严密控制或操纵的特殊性。

6. 请简述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说。

【答案】(1)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说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发展就是性心理的发展。在个体发展的不同时期,性本能力比多集中的不同部位,形成性感区,根据性感区的不同,弗洛伊德把力比多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①口唇期(0〜1岁):弗洛伊德认为里比多的发展是从嘴开始的。吮吸本能也能产生快感。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都经历口唇期的阶段,流露出较早阶段的快感和偏见。往后的发展阶段直至成人,出现的吮吸或咬东西(如咬铅笔等)的愉快,或抽烟和饮酒的快乐,都是口唇快感的发展。

②肛门期(1〜3岁):儿童的性兴趣集中到肛门区域。例如,大便产生肛门区域粘膜上的愉快感觉,或以排泄为快乐,以抹粪或玩弄粪便而感到满足。

③前生殖器期(3〜6岁):儿童变得依恋于父母的异性的一方。这一早期的亲子依恋,被弗

,即恋母情结。因此,前生殖器期又称恋母情结的阶段。 洛伊德描述为“俄底普斯情结”

④潜伏期(6〜11岁):这个时期,口唇期、肛门期的感觉,前生殖期的恋母情结的各种记忆都逐渐被遗忘,被压抑的性感差不多一扫而光,因此,潜伏期是一个相当平静的时期。

⑤青春期(11或13岁开始):经过暂时的潜伏期,青春期的风暴就来到了,从年龄上讲,女孩约从11岁,男孩约从13岁开始进入青春期。

(2)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说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他认为在人格发展中,逐渐形成的自我过程在个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的和整合的作用。他提

,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发展任务的完成、危机的解决会促进积极品出了“人的八个阶段”

质的产生,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品质。

①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

②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同时,儿童开始具有自主感。

③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当儿童的主动感超过内疚感时,他们就会获得“目的”的品质。

④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有“能力”的品质。

⑤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如果青年人在这个阶段中获得了积极的同一性而不是角色混乱或消极的同一性时他们就会形成忠诚的美德。

⑥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于冒与他人发生亲密关系的风险,从而获得亲密感,否则将产生孤独感。

⑦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这是一个人对下一代的关心和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人们将获得关心和创造力的品质。

⑧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如果一个人的自我调整大于绝望,他将获得智慧的品质。

7. 什么是自我效能感?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1)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提出的,班杜拉运用自我效能

来解释人类行为的启动和改变。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2)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有:

①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因为它基于个人的直接经验,所以,对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影响最大。一般成功经验会増强自我效能感,反复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感。但事实并非这么简单,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还要受到个体归因方式的左右。

②替代性经验。人类许多的效能期望来自于观察他人所获得的替代性经验,能否成功获得这种经验,一个关键因素是观察者能否与榜样一致。

③言语劝说。在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各种因素中,言语劝说因其简便有效而得到广泛地应用,但由于它缺乏经验基础,所形成的自我效能感不是十分牢固。

④情绪唤醒。班杜拉在“去敏感性”的研究中发现情绪唤醒也是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