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传媒经济学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基于报业、出版、广电、网络等传媒细分领域各自的不同特点,你认为它们各自更适合哪些融资方式及融资方式组合? 为什么?

【答案】(1)使用留存利润

这种融资方式有四个基本特征:原始性、自主性、抗风险性、低成本性。但中国传媒的资金积累手段单一,若遭遇经济风暴,资金来源通道受阻,则会带来发展上的风险。必须多方扩大融资渠道,保持可持续发展。

(2)合作经营

可适用于报业、出版、广电。传媒通过转让一定时期的广告经营权、发行权,甚至频道、频率时段、栏目、版面内容的刊播权来换取社会资金的注入。

(3)债务融资

主要有向金融机构借款、发行企业债券、运用商业信用和融资租赁等几种方式。

①银行贷款。适用于报纸、出版。

②发行债券。适用于网络。

(4)上市融资

①费用门槛,为完成公开上市,不得不支付大量准入费用,包括上市初费和上市月费,以及承销商佣金、会计师和律师费用、注册登记费、过户费等。

②政策门槛,山于中国「前股票市场还处在发展初期,市场容量有限。总体而言,我国传媒企业上市步伐相当缓慢,一是上市公司数量和直接融资规模较小,另外现有传媒类上市公司的业务与传媒的主营业务关联程度也不是很高,不少是部分资产或边缘性资产的间接上市。

(5)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不仅仅是一种投资资金,更主要的是它是一系列投资方法的集合,它汇集了项目分析、技术分析、商业分析、市场分析、心理分析、价值分析等一系列分析方法。风险资本的退出渠道主要有企业上市和企业兼并出售两条。适用于网络。如搜狐、网易。

2. 如何比较几种市场结构的产业绩效?

【答案】(1)不同市场结构的经济效率是有差别的。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最高,垄断竞争市场较高,寡头市场较低,垄断市场最低。可见,市场竞争的程度越高,经济效率也越高,反之亦然。

(2)不同市场结构下的绩效可以是从综合的角度来评估的,包括以下一些维度:配置效率、

生产效率、技术进步、公平、文化目标和观点多元化等。

①配置效率

这是指以一种最优方式分配资源来生产不同的商品和服务。完全竞争是有配置效率的,因为它使总剩余,即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总和最大化。

②生产效率

这是指在给定的技术水平下,行业的产量很大,而生产总成本却很低。完全竟争厂商的生产效率是最高的。

③技术进步包括发明与创新

它是生产力和经济增长的关键。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垄断者在长期内可能享有的正经济利润会激励垄断者以外的厂商去发明与创新,从而也获得攫取这些利润的机会。

④公平与收入分配效果有关这一般会牵涉到价值判断。一般情况下,由于在垄断竞争条件下的价格低于寡头垄断下的价格,寡头垄断厂商长期享受经济利润,所以垄断竞争通常对消费者更加公平。

⑤文化目标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厂商也不可能去服从这样的目标,这样做将会带来负经济利润。不过,由于正的经济利润带来了闲置资源,垄断者反而更愿意服从此类压力。特别是当它的垄断地位本来就依赖于管制规则时。

③媒介产品之间的差别显而易见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媒介产品之间的差别常常是显而易见的,无须太过担心。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都向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产品选择。市场上有大量的杂志和几乎无限的图书可供选择。但是在寡头市场上,所提供的产品种类很可能比想象中的要少

3. 试论新媒体的发展对于传媒产业的影响及意义。

【答案】近年来,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取得快速发展,掀起传媒产业革命的新一轮浪潮,成为推动中国传媒产业变化的主要力量,改变了中国传媒产业内部结构,对传媒产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1)新媒体的发展推动了传统媒体的转型

①新媒体对传统媒体造成巨大冲击。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媒体构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威胁,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体的发展,受众的媒介使用习惯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媒体的受众急剧流失,广告经营额也随之下降。首先,门户网站和新闻类网站的发展对报业构成巨大冲击,报纸的发行量萎缩,生存发展面临严重威胁。例如,受到新媒体的冲击,美国《西雅图邮报》、《波士顿环球报》等多家报纸已经停刊。其次,互联网视频的发展对电视产业带来一定冲击,网络视频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电视,广告主的广告投放计划逐步由电视转移到网络视频。

②新媒体推动了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的发展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传统媒体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实现转型和升级,迎来新的增长和繁荣。部分传统媒体在转

型过程中成立新媒体,例如《人民日报》创立人民网,河南日报集团创办大河网。部分传统媒体借助新媒体平台拓展发行渠道,例如《中国日报》、《南都周刊》、《新京报》登陆iPad ,为读者阅览电子版。更有媒体利用新媒体从事内容生产,例如各大媒体机构和记者纷纷开通微博账号,通过微博与网民互动,获取信息,及时传播新闻资讯。面对新媒体的威胁,大部分媒体的态度不是坐以待毙,而是积极转型,谋求新的发展。

(2)新媒体的发展对中国传媒产业规模和结构产生了深刻影响

①新媒体的发展促进了中国传媒产业规模的扩张。门户网站、社交媒体、搜索引擎、网络游戏、网络出版作为新兴的产业,其快速发展拓展了中国传媒业的经营范围,促进了传媒产业规模的扩张。甚至通讯产业、工T 产业已经融为传媒产业的一部分,传媒产业的经营版图不断延伸。今天的传媒产业由传统媒体、网络媒体与移动媒体构成,这三大板块就像传媒的三原色,相互交叉融合、演变出无数的新媒体形态,并最终形成新的媒体行业。

②新媒体的发展深刻改变了传媒产业结构。以电视、报纸为主导的传媒产业格局己经开始动摇,新媒体己经称为新贵族。以广告收入为例,在报纸、电视、广播、杂志、互联网、手机等六大媒体中,报纸、电视、杂志所占的市场份额不断下降,得益于网络广告和手机广告的发展,互联网和手机的市场份额不断攀升。这意味着传统媒体在传媒业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而新媒体的比重不断上升,新媒体称为重塑中国传媒产业格局的重要力量。

(3)新媒体的发展拓展了传媒产业的盈利模式

媒体最传统的收入途径为广告收入和内容收入,其中广告收入一直是媒体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新媒体的发展使传媒的盈利模式趋向多元化。例如,《纽约时报》网络版推出付费订阅内容的经营方式,表明报纸正尝试用付费模式取代广告主导的盈利模式。以百度为代表的搜索引擎,其竞价排名的盈利模式开启了按效果付费的新的创收模式。以腾讯和网易为代表的门户网站,最主要的收入不是依靠网络广告,而是以网络游戏为支撑。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将服务费和网络金融作为新的盈利增长点。可见,新媒体的发展创造了多元化的盈利模式,为传媒产业经营与发展提供了新的盈利思维。

(4)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传媒产业的生产理念

新媒体的发展使传媒产业的经营理念由“传者主导”转向“受众主导”。由传统媒体主导的传媒产业格局中,传媒以自身为主体,按照行业理念从事内容生产,不管传媒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受众只能被动接受。传媒新媒体的发展释放了受众的选择权,使受众不再被动的接受媒体生产的信息,而是积极主动地根据个人需求搜寻信息,受众的主动性大大增强。迫使传媒的经营逻辑按照受众的需求展开,以受众为主导,根据受众的媒介使用习惯、媒介接触时间、内容偏好安排传媒内容生产。

综上所述,新媒体的发展对中国传媒产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推动了传统媒体的转型和升级,重塑了传媒产业格局,拓展了传媒产业的盈利模式,也革新了传媒产业的生产理念和发展逻辑。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体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传媒产业势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