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成都体育学院非全日制专业学位346体育综合[专业硕士]之运动生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氧的利用率
【答案】氧的利用率是指动脉血中的氧被组织所利用的比率肌肉利用氧的能力可由氧的利用率来衡量,其具体数值可由动静脉氧差算出。如:安静时,动脉血的氧含量每100ml 血约为20ml ,而每100ml 静脉血的氧含量约为14〜15ml ,动静脉血氧差为5〜6ml 或50〜60ml/L,
此时氧的利率则动脉血中的氧有
运动时,氧的利用率可増加到肌肉对氧的利用率。
2. 月经初潮
【答案】月经初潮是月经的第一次来潮。月经初潮的来临是青春期开始的标志,通常初潮年龄为12〜15岁。
3. 向心性肥大
【答案】向心性肥大是指力量项目运动员表现出来的主要以心室,特别是左心室室壁增厚为主,而心腔扩大不明显的心脏肥大。向心性肥大是由于长期后负荷增大引起的,如高血压病。
4. 肾血流量
【答案】肾血流量是指每分钟流经肾脏的血浆流量。肾血流量在不同状态下有很大变化,安静时可保持相对稳定,紧急状态时则急剧减少。
5. 时间肺活量
【答案】时间肺活量是指最大深吸气后,用力做最快速度的呼气,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空气量。时间肺活量既反映了肺的容量,又反映了肺通气的速度和呼吸道的通畅程度,还能作为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监测中的一个指标。
6. 去大脑僵直
【答案】去大脑僵直是指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千时,动物出现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前挺等全身伸肌紧张尤进的现象,是一种増强的牵张反射。由于在中脑水平切断脑干,中断了大脑皮层、纹状体等对网状结构抑制区的功能联系,使抑制区活动减弱,而易化区活动相对占
被组织所利用。安静时,氧的利用率约为研究表明,耐力训练可提高而优秀的耐力运动员可增高至
优势,导致伸肌反射的亢进。
7. 低渗溶液
【答案】低渗溶液是指以血浆的正常渗透压为标准,低于血浆正常渗透压的溶液。正常人在体温血浆渗透压约为
8. 脂肪动员
【答案】脂肪动员是指当血液FFA 水平下降时,储存在脂肪细胞内的脂肪在激素敏感脂肪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释放入血,以供给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在禁食、饥饿、或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増加,激活脂肪酶,促进脂肪动员。
9. 摄氧量峰值
【答案】摄氧量峰值是指在最大摄氧量测试过程中,当受试者感觉不适,摄氧量达到的最大值能保持1分钟时的摄氧量值。摄氧量峰值小于或等于最大摄氧量。摄氧量峰值测定的运动时间更加取决于受试者的感受。
10.组构原则
【答案】组构原则是指运动皮质发出下行控制纤维的细胞是高度分域地组织起来的,与每一块肌肉有关的皮质神经元都有集聚的中心和围绕的外野,任何支配不同肌肉的中心区不会重叠,但是一条肌肉的外野支配区可能和另一条肌肉的外野,甚至和它的中心区发生重叠的分布规律。
二、简答题
11.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答案】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有:
(1)动物实验法
动物实验包括慢性实验和急性实验两类。
①慢性动物实验
慢性动物实验是指在完整、清醒、健康的动物体上进行各种生理实验研究的方法,如摘除或破坏动物的某个器官,以观察其生理功能及活动规律。
②急性动物实验
急性动物实验可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两种。
a. 在体实验
在体实验是指在麻醉或破坏神经中枢高级部位的条件下,解剖动物并对某个器官的功能进行观察。
b. 离体实验
离体实验是指从活的或刚被处死的动物体内摘取器官、组织或细胞,置于人工控制的实验环
境中,测试其组成成分,观察其生理功能。
(2)人体实验法
在运动生理学研究中,人体实验是常用的研究方法。运动生理学中的人体实验法分为实验室测试法和运动现场测试法。
①实验室测试法
实验室测试法是指让受试者在实验室进行按照一定的研究目的而设计的运动方案运动(如在跑台、功率自行车和各种力量练习器上进行运动),利用各种仪器设备测试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各种生理指标变化,以了解不同强度和形式的运动对人体某些生理机能的影响。
②运动现场测试法
运动现场测试法是指在运动现场直接监测运动员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的恢复过程中,某些生理机能变化,借以了解不同运动项目的生理特点,或不同人群在完成同一运动项目时的生理反应。例如,用心率遥测仪测定运动时运动员的心率变化,就是典型的运动现场测试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符合运动的实际情况,但在运动实践中往往难度较大、测试条件不易控制。因此,运动现场测试法在运动生理学研究中往往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
12.简述“开窗”理论以及形曲线模式的主要发现。
【答案】(1)“开窗”理论
运动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即适度的运动能促使机体免疫功能增强,而剧烈的运动则使免疫系统的功能被抑制,
其抑制效果在运动结束后持续免疫抑制期间更易于感染,故称“开窗期”,在这一时期,各种细菌、病毒、微生物等病原体极易侵入人体并极易获得“插足”的机会,表现为对疾病的易感率升高。于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免疫“开窗”理论。
形曲线模式曲线模型是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与呼吸道感染的关系,即适度运动可以降
的危险。 低上呼吸道感染的危险,而缺乏运动或运动负荷大则增加上呼吸道感染
13.动脉血压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答案】动脉血压形成的条件有:
(1)有足够的血液充盈血管,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条件。
(2)心室射血和外周阻力的相互作用这是形成动脉血压的两个基本条件。
心室的收缩为血液提供能量,成为动能,推动血液流向外周,其余的成为势能,贮存在
的血液流向血液中,并够成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形成动脉血压;在心脏收缩期,之所以只有
外周,是因为血流遇到了一定的外周阻力。
14.人体状态反射的规律是什么? 试举例说明它在完成一些运动技能时所起的作用。
【答案】(1)状态反射的概念
头部空间位置的改变以及头部与躯干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将反射性的引起躯干和四肢肌肉紧张性的改变,这种反射称为状态反射,它包括迷路紧张反射和颈紧张反射两部分。
(2)状态反射的规律
①头部后仰引起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加强,使四肢伸直,背部挺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