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唐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开放、国力最强盛、文学最繁荣的时代。那时,帝国的文明越过大洋,播及日本朝鲜等地,翻过大山,走过大漠,远至西亚东欧等地,都称长安成为当时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成为人们心目中文明的象征。如此文明的形成,诗歌的走向繁荣,唐前期的统治者太宗、武则天等人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太宗的作用在于政治上的开放,到高宗武则天统治时期,文学开始繁荣起来,诗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此时期的文坛--特别是武则天时期的文坛是很独特的。武则天是个"好雕虫之艺"的君主,以她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宫廷文学集团,君臣、臣僚之间的酬酢唱和,是诗歌成为宫廷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娱乐。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利用科举考试,大胆选拔新人,使得许多中小地主知识分子跻身于政权阶层中来。此时,大一统开国的气势对许多仕人来说仍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他们纷纷在诗歌的创作中,极力表现着他们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然而,此时期政治现实是很独特的,使人既不能太染指政治,又不能远离政治。这一切时的文坛形成了自己的特点:(1)是人要想赢得名誉地位,主要凭其才华学问和见识,而不是道德品行。(2)是人们探求适合于此时期社会生活所需要的文学样式,批判过去文学所走的道路,这表现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也表现在对过去文学的继承与创新中。(3)诗歌形式的自由多样,此时期五言诗继续发展,同时也是律诗走向成熟、歌形体诗普遍创作的时代。(4)诗歌内容的丰富:有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也有对理想的憧憬,对功业的向往,也有对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所激发出的思想火花,有朔漠的风情,也有山水田园的恬淡气息,还有着力表现诗歌描写技巧、试图有所寓意的诗歌…… 高宗武则天时期,诗人们试图挣脱政治教化给予诗歌的束缚,也试图用世俗生活的活力代表宫廷生活的繁缛与空洞,唐代诗人的创造力开始得到了表现,为唐代丰富多彩的生活正在绘制一幅幅美妙的诗卷,留在历史的画廊中。因而我们想试探一下孕育了这即将成熟的诗歌硕果的气候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