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PCR-DGGE法分析两种生境中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的研究

关键词: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嗜盐菌;群落多样性;PCR-DGGE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和高盐苯酚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通过PCR-DGGE技术从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的角度,对重离子诱变后的高效石油降解菌进行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过程中菌落结构、多样性及系统发育进行研究,以期为通过优势菌种的配伍组合达到提高污染治理水平的目的提供理论指导,提高石油污染物生物修复的效率;同时,考察了不同酚浓度下高含盐苯酚废水中的高效降酚嗜盐菌群落的变化和多样性。本课题实验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为确保PCR-DGGE试验的顺利进行,改进了土壤的生物-化学裂解法提取细菌基因组总DNA,纯化了DNA粗提液,保证了高纯度和产量足的DNA模板,并优化了PCR-DGGE实验方法;其次,各个时期的DGGE图谱显示诱变菌系与出发菌系存在共同优势菌,同时也存在一些具有石油降解能力的诱变菌,其中SP时期检测到的诱变菌主要有:Band D1- Band D4;SU时期(V3区)检测到的诱变菌主要有:Band G1- Band G6;SU时期(V6~V8区)检测到的诱变菌主要有:Band g1- Band g5;最后,16S rRNA测序结果表明,石油污染土壤中的优势细菌群落主要集中于海杆菌属(Marinobacter)、食烷菌属(Alcanivorax)、盐单胞菌属(Halomonas)、盐胞菌属(Halocella)和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这些菌属的一些标准菌株具有嗜盐特性或具有降解石油污染物的能力;通过系统发育分析确定未分类的条带C6属于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um),确定条带C9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两者均由于序列信息受限而不能继续定位至种属。对不同酚浓度下高含盐苯酚废水中的高效降酚嗜盐菌群落分析得到的DGGE图谱显示三个不同酚浓度的苯酚废水中存在共同优势菌种,也存在各自的特征优势菌种;相对968fGC/1401r的PCR扩增产物来说,341fGC/534r的PCR扩增产物体现出更丰富的群落多样性;16S rRNA测序结果表明,高效降酚嗜盐菌的优势细菌群落主要集中于海杆菌属(Marinobacter)、食烷菌属(Alcanivorax)、盐单胞菌属(Halomonas)、海洋螺菌属(Oceanospirillum)、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和梭菌属(Clostridium);这些菌属的一些标准菌株具有嗜盐特性或具有降解石油污染物的能力,与从采油废水中筛选驯化的高效降酚嗜盐菌相符;通过系统发育分析确定未分类的P7均属于海杆菌属(Marinobacter);并进一步将P6由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um)确定至海杆菌属(Marinobac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