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2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假象

【答案】假象与事物的本质不一致的现象,一般称为假象。

2. 推理

【答案】推理是指从事物的联系中由己知判断推出未知判断。推理在形式上表现为判断与判断之间的联系,是由己知合乎规律地推出未知的逻辑思维形式。这种思维形式或者从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推导出个别联系,或者是从事物之间的个别联系推导出普遍联系。

3. 交往形式

【答案】交往形式是指交往的内容和交往的方式。人们根据交往内容和交往方式的不同,把交往划分为各种不同的形式。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是两种最基本的交往形式。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特有的科学概念,它的产生过程是和马克思创立新的哲学体系的过程相适应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虽然也使用了生产关系概念,但更多的是用交往形式这一概念。1847年,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就完全用生产关系概念代替了交往形式概念。

4. 认识的客体

【答案】认识的客体是指进入人的实践活动领域并与主体相联系的客观存在,即人的实践和认识的对象。客体具有客观性、对象性和社会历史性,其中对象性是客体最本质的属性。认识的客体主要有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三种形式。

5. 重点论

【答案】重点论是指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抓住它的主要矛盾;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重点论是以承认非重点为前提的,重点论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

6. 形而上学

【答案】“形而上学”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在哲学史上通常有两种含义:①是指研究超感觉的、经验之外对象的哲学。由于传统哲学通常是以这种方式寻求“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因此人们往

往把传统哲学称作“形而上学”; ②是指与辩证法相对立的思维方式,即指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7. 量变

【答案】量变是指事物量的规定性的变化,即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它是事物在原有质的基础上、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在量变过程中,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相对稳定状态。量变是一种连续的、不显著的、逐渐的、连续性的变化,因而也叫渐变、渐进或进化。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是事物运动的基本状态之一,它由事物内部矛盾着的各个方面又统一又斗争而引起,是事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连续不断的变化,因此,它具有客观普遍性。

8. 合目的性

【答案】合目的性是指社会历史规律是在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实现的,因而人类社会具有合目的性的一面。社会发展的合目的性表现了人类社会生活的选择性的原因在于:①历史唯物主义承认,社会的政治和思想领域对经济领域、思想关系对物质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能产生积极能动的反作用; ②人类的物质关系和生产力,也是通过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才表现出来的。因此,人们的意志、需要和目的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方式和速度、特别是在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的关头,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活动意向可能对社会历史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就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选择性的一面,即社会发展的合目的性。

9. 实践

【答案】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具体表现在:①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 ②实践是自觉的能动活动:③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10.经济基础

【答案】经济基础,即社会核心生产力为基础的的经济结构总和,是指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三个方面的总和。生产力决定了经济基础,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什么程度,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经济基础。

二、简答题

11.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及其意义

【答案】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1)含义

①生产力

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自然,使之适应人的需要的物质力量,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能力和水平。生产力包括三个要素,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机结合构成了现实生产力。从影响生产力水平的角度看,生产力还包括科学技术。

②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指生产力诸要素相结合的社会形式,是人们在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它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构成的。

(2)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两者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具有决定作用

a. 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从根本上说,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一定的生产关系只能依据一定的生产力状况才能建立起来。

b.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力总是随着人的需要的变化和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在生产方式的运动过程中,生产力首先发生变化,当它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原有的生产关系就会阻碍生产力发展。人们这时就要改变原有的生产关系以适应新的生产力。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a.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生产关系就会促进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有效形式;

b.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就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梗桔。

(3)意义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告诉我们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一规律是中国共产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客观依据。当前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就是中国共产党自觉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体现。正确理解和把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2.请概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

(1)从研究对象来讲,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2)从内容上讲,它是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内的完整的学科体系;

(3)从阶级属性和功能来讲,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4)从本质特征上讲,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科学学说。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我们正在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

13.简述人口生产的特点。

【答案】人口生产是指人类自身世世代代的繁衍,包括生育后代,培育和教育后代,又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