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社会保障专业)2004(A)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 摘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04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A 卷
专业:社会保障
考试科目: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方向:社会保障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人力资源开发
2.员工福利
3.激励过程
4.外职业生涯
5.人岗匹配
6.员工培训
二、判断并说明(每小题3分,共30分)
1.霍桑实验的结果表明企业是一个技术经济系统。
2.我国现阶段是人力资源大国,但不是人力资源强国。
3.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传统的资本概念漏掉了人力资本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失误。
4.绩效考评的信度是指考评结果的准确程度。
5.特曼(Lewis Terman)提出的比例智商为:实际年龄/心理年龄。
6.泰勒(Frederick W. Taylor)的科学管理理论认为,员工是只有经济需求的“经济人”。
7.工作分析的最后结果形成工作规范书。
8.人力资源管理弹性冗余原理主张员工在工作中不劳累、不吃苦、图安逸。
9.员工素质包括心理素质、品德素质、能力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五个方面。
三、简述(每小题8分,共40分)
1.简述人力资源内涵的基本要点。
2.简述需要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
3.简述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要点。
4.简述工作分析的基本流程。
5.简述员工绩效的多因性。
四、论述(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试论系统动力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2.根据人力资源基本理论,试分析人力资源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
参考答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04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A 卷
专业:社会保障
考试科目: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方向:社会保障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人力资源开发:指对组织内员工素质与技能的培养与提高,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个人价值。它主要以下内容:(1)组织与个人开发计划的制定;(2)组织与个人对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投入;(3)培训与继续教育的实施(4)员工职业生涯开发及员工的有效使用。以往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往往只是注重员工的培训与继续教育,而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