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2语言学概论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舌尖音

【答案】舌尖音指舌尖顶住或者接近门齿、齿龈、硬腭而发出的辅音,包括舌尖前音、舌尖中音和舌尖后音。舌尖前音有z 、c 、s ,舌尖中音有d 、t 、n 、l ,舌尖后音有zh 、ch 、sh 、r 。

2. 聚合规则

【答案】聚合规则是指语法单位的分类和变化规则。具有相同语法特征的单位总是聚合成类,供组合选择。语法的聚合是多种多样的,最普遍的是词类、词形变化和语法范畴; 语言里的词按语法作用的不同而分成名词、动词等等的词类,在有屈折变化的语言里,名词、动词又有格、体等词形变化。

3. 亲属语言

【答案】亲属语言是指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处于完全分化的社会条件下的,且使用者人同为不同语言的几种独立的语言。亲属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有一定的共同特点和对应关系。语系、语族、语支都是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建立的,称为亲属语言。例如,汉语和藏语、壮语、苗语,它们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单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如果进一步加剧而形成完全的分化,则方言就进一步发展为亲属语言。

4. 音位的自由变体

【答案】音位的自由变体是音位变体的一种。它是指在有些语言或方言中,处在同样位置上的几个音可以自由替换而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例如,重庆、武汉、南京等地的[n]和[l],东北有些地方的和

5. 汉藏语系

【答案】汉藏语系是世界上各种语言按其亲属关系大致分出来的十大语系之一。汉藏语系的诸语言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部,西起克什米尔,东至我国东部边界。一般学者认为汉藏语系包括汉语、侗台、苗瑶和藏缅四个语族。

汉藏语系的诸语言在结构类型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般都有声调而没有词的重音; 多用词序、虚词表示语法关系,而不像印欧语那样用词的内部形态变化表示语法关系; 还有一类特殊的类别词,即量词。

和,在相同的环境中随便念哪一个都可以,那么[n]和[1]

以及是相对应的自由变体。

二、分析题

6. 请以“狗”、“猫”、“龙”、“鸡”、“青蛙”、“老虎”、“老鼠”之类的动物名词为例,分析汉语和你所熟悉的一种外语在词义上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性。

【答案】同类事物,在不同的语言里用什么词、用几个词来表示可以不同,词义概括的对象范围也可以不同,它体现了词义的民族性。词义不仅在理性意义上有民族性,在附加色彩上也可以显示出民族性。不同民族的社会背景不同,审美观点和角度不同,对事物自然属性引起的联想,形成的比喻义、象征义、文化内涵也有差异,因此,词义具有民族性。例如:

(1)“狗”在中国文化中,往往是人们讨厌的对象,通常用于贬义语境中,如汉语中的“癫皮狗、走狗、狼心狗肺、人模狗样、痛打落水狗、猪狗不如的东西、狗腿子”等都是贬义的; 而英语中的这类词语小部分具有贬义,大部分没有贬义,甚至有褒义。例如dogfight (激战)、dog gish

,而to work like a dog是“拼命工作”的意思,a lucky dog则指“幸运儿”(泼辣、华丽)。

(2)“鹤”在中国文化中是寿星的主要标志之一,象征着长寿,例如“松鹤延年”、“鹤发童颜”等比喻长寿; 另外,“鹤”还能形容不与世俗合流的名士高人,例如“闲云野鹤”、“鹤立鸡群”。但在英国鹤却被认作是丑陋的鸟。

7. 指出下面每个词是单纯词还是复合词,还是派生词。

剪刀克隆taller 绳子棕色菠萝氧吧dancer 质子actually

【答案】单纯词:克隆、菠萝

复合词:剪刀、棕色、质子、氧吧

派生词:taller 、绳子、dancer 、actually

8. 用语义分析法辨析下列句子的语义关系或异同(可以用语义关系、语义指向或语义特征等任一方法辨析)。

(1)喝饮料一一喝大杯

(2)他圆圆地画了一个圈儿一一他满意地笑了笑一一他常常出差

(3)我学会了游泳一一他打碎了杯子一一她做完了饭

(4)身上盖着毯子一一屋外下着雪

(5)我同意去一一我应该去一一我强迫去

【答案】根据语义分析法对上述例句的分析如下:

(1)“喝饮料”是“谓语+受事宾语”; “喝大杯”是“谓语+方式(中性)宾语”。

(2)“圆圆”语义指向“圈儿”; “满意”语义指向“他”; “常常”语义指向“出差”。

,中的“碎”语义指向“杯子”; “做完”(3)“学会”中的“会”语义指向“我”; “打碎,

中的“完”语义指向“饭”。

,,(4)“身上盖着毯子”可以变为“毯子盖在身上”“屋外下着雪”不能变为“雪下在屋外”

原因是动词“盖”具有“延续性”的语义特征,而“下”具有“结束性”的语义特征。

,(5)“同意”和“强迫”后面都有空语类,所以有歧义,既可以是“我同意或强迫自己去”

也可以是“我同意或强迫别人去”:而“我应该去”只能表示“我应该自己去”。

9. 阅读并分析下面这两段文字,指出苏文纵对方鸿渐称呼的变化说明了什么语用含义。

(1)苏小姐的声音很柔软:“鸿渐吗? 我刚收到你的信,还没拆呢。信里讲些什么? 是好话我就看,不是好话我就不看:留着当你面拆开来羞你。”

(2)“收到了,方先生,”……鸿渐听她恢复最初的称呼,气都不敢透……“方先生听说礼拜二也来过,为什么不进来,我那天倒在家。”

【答案】(1)语用含义是指话语中更深一层的含意,是说话人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即“言外之意”。语用含义需要听话人根据语境从话语的表面含意去推知。

(2)苏文执对方鸿渐称呼的变化,不仅揭示了两人关系的变化,更是表达了客气、冷淡的态

,此时两人的关系很亲密,这也反映在称呼上; 但是经度。第一句中苏文执称呼方鸿渐为“鸿渐”

过一段不愉快之后,两人的关系变得尴尬、产生了隔膜,所以苏文纵对方鸿渐的称呼变成了“方

,表达出一种客气和距离感,同时也是对方鸿渐的讽刺。 先生”

三、论述题

10.双语和双方言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发展趋势?

【答案】(1)双语和双力一言的产生

(2)双语和双方言现象的发展趋势

①两种语言演变成为一种通用语言

随着两个社会或民族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双语和双方言的现象只是语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表现。这一现象继续向前发展,两种语言间的差异会减少,相似处会逐渐变多,最后,会逐渐演化成一种通用的语言。

②两种语言相互疏远

如果一段时间里,两个社会和民族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语言的接触的机会也会减少,两种语言之间的趋同演变就会降低。

③两种语言中优势语言替代另一种语言

如果两个相互接触的社会在发展上有差别,人口上有差异,那么优势语言就会取代弱势社会的语言,成为两个民族的共同语。

④一直保存着双语和双方言现象

两个民族之间的交流一直处于均衡的接触中,则两种语言的共同使用的局面一直保持着,双语现象一直保留。

11.就会话含义展开论述,内容可包括干什么叫会话含义、会话含义是如何产生的以及人们是如何得知这些会话含义的等方面。

【答案】(1)会话含义理论的提出和作用

会话含义是美国语言学家格莱斯于1967年提出的,它是语用学的核心内容,在言语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语用学研究的开端,主要是为了说明人们在交际中怎样互相合作以及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