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山大学外语与翻译大学院832语言学概论B(报法德日语专业考生考,用中文作答)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自然语言和算法语言

【答案】(1)自然语言

自然语言通常是指一种自然地随文化演化的语言。例如,英语、汉语、日语为自然语言。有时所有人类使用的语言(包括自然地随文化演化的语言,以及人造语言)都会被视为“自然”语言,以区别于如编程语言等为计算机而设的“人造”语言。自然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思维的主要工具,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2)算法语言

算法语言是计算机词汇,计算机语言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其中高级语言又称为算法语言。常见算法语言有BASIC 、FORTRAN 、COBOL 、PASCAL 、C 、C++、JA V A 等。

2. 联想意义

【答案】联想意义是指一个词除了它的基本意义以外所具有的附加涵义。如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象征功能等。

(1)词的感情色彩等其他意义是附着在词的概念意义上的。对于同样的现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可以不同,因而在形成理性意义的时候可以带进人们的主观态度,这就给词义加上了一层感情色彩。

(2)语体色彩是应言语交际有多方面不同的“得体”需求而产生的,如口语体和书面语体,前者适用于朋友之间等随意的、面对面的私人交际的场合; 后者适用于教育、学术、宗教等领域和国与国之间、上下级政府或机构之间等严肃、正式的非私人性交际场合。

(3)词的象征意义常和语言的民族文化特征相关,比如“喜鹊”在捷克语中叫strake ,基本概念和指称与汉语的“喜鹊”是相同的,但在捷克语中却是小偷小摸的象征,与在汉语中喜庆的象征意义大不相同。

3. 语法

【答案】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即说话所遵守的词句排列组合的规矩。语法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 二是指语法学,即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语法具有抽象性、生成性、层次性、递归性、系统性和稳固性等特征,一般包括词法和句法:词法是指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句法是指词或词组组成句子的规则。

4. 内部屈折

【答案】内部屈折是通过改变词中语素的部分语音来表示语法意义的一种方式,又称语音交替或音位交替。例如,英语中的不规则动词,大多是用语音交替来表示形态变化的,如bend-bent.build-built 。内部屈折不同于附加词缀,后者不改变词根或词的内部语音,而是附加另外的语素,前者改变词或词中语素的内部语音,而不附加另外的语素。内部屈折的作用在不同的语言中有所不同。阿拉伯语主要用内部屈折表示形态变化; 英语的内部屈折只是辅助性手段,只有少数不规则动词用内部屈折表示形态变化:而现代汉语一般来说没有内部屈折这种方式。

5. 互补

【答案】互补是语言里音与音之间的一种重要关系,是考察一个音素在具体语言中的作用的根据。如果两个音素出现的语音环境互相补充,这称作“互补关系”。音素在一个语言中的互补关系主要体现为组合条件的不同,特别是音节中的语音组合条件。互补的音素,如汉语的

英语的

同一个语音单位来使用,语音的互补关系是具体语言中归纳音位的重要原则之一。

,,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如果彼此语音相似,它们就会被语言社会当做

二、分析题

6. 分析下列句子的述谓结构。

我姐姐昨天给我买了一台电脑。 【答案】

句子中,“我姐姐”是施事格,“昨天”是时间格,“我”是与事格,“买”是谓词,“一台电脑”是受事格。

7. 下面是一些日本人名,使用的是标准的罗马字拼写方法,其中f 表示

ch 则表示表示,sh 表示, 请列出里面所有的辅音和元音,并指出哪些辅音是互补的。

【答案】(1)辅音:

u 前,t 不出现在u 前; s 、sh 互补,s 跟

连用,ch 只跟i 连用。

元音:sh 只跟i 连用; s 、ch 互补,s 跟连用,。 (2)h 与f 互补,h 跟a 、e 、i 、o 。可以在一起用,f 只能跟u 连用; ts 与t 互补,ts 只出现在

8. “打一下”为什么是述宾结构?

【答案】(1)述宾结构的前后是支配与被支配、关涉与被关涉的关系。前头起支配作用的部分是动语,表不动作行为; 后头被动作支配的部分是宾语。述语主要由及物动词充当,宾语一般是体词或体词性短语,也可以是谓词、谓词性短语或主谓词组。

(2)短语“打一下”中,中心动词“打”为及物动词,后面须带宾语表示“打”的对象或动作完成的次数。“一下”是量词短语中的动量短语,在汉语中量词短语可以用在及物动词后面充当准宾语。“一下”用在及物动词“打”之后做“打”的准宾语,表示“打”的数量,所以说“打一下”是述宾结构。

9. 请以“狗”、“猫”、“龙”、“鸡”、“青蛙”、“老虎”、“老鼠”之类的动物名词为例,分析汉语和你所熟悉的一种外语在词义上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性。

【答案】同类事物,在不同的语言里用什么词、用几个词来表示可以不同,词义概括的对象范围也可以不同,它体现了词义的民族性。词义不仅在理性意义上有民族性,在附加色彩上也可以显示出民族性。不同民族的社会背景不同,审美观点和角度不同,对事物自然属性引起的联想,形成的比喻义、象征义、文化内涵也有差异,因此,词义具有民族性。例如:

(1)“狗”在中国文化中,往往是人们讨厌的对象,通常用于贬义语境中,如汉语中的“癫皮狗、走狗、狼心狗肺、人模狗样、痛打落水狗、猪狗不如的东西、狗腿子”等都是贬义的; 而英语中的这类词语小部分具有贬义,大部分没有贬义,甚至有褒义。例如dogfight (激战)、dog gish

,而to work like a dog是“拼命工作”的意思,a lucky dog则指“幸运儿”(泼辣、华丽)。

(2)“鹤”在中国文化中是寿星的主要标志之一,象征着长寿,例如“松鹤延年”、“鹤发童颜”等比喻长寿; 另外,“鹤”还能形容不与世俗合流的名士高人,例如“闲云野鹤”、“鹤立鸡群”。但在英国鹤却被认作是丑陋的鸟。

三、论述题

10.汉语普通话与英语(或者你熟悉的其他外国语)在语法手段和语法范畴上有什么差异?

【答案】汉语和英语在语法手段和语法范畴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汉语与英语在语法手段上的差异

①词形的变化

汉语普通话缺乏词形变化,而英语则具有丰富的词形变化。

a. 通过附加词尾来表达语法意义,如taller/tallest,前者词尾表示比较级,后者词尾表示最高级。

b. 内部屈折。如begin-began ,两者分别表示开始这个动词的一般式、过去式。

c. 异根。如better , best 二者分别表示good 的比较级、最高级。

②语调

有人认为语调也是一种语法手段,主要指的是停顿。例如汉语普通话:“我知道,你不知道。”

,(联合)“我知道你不知道。”(主谓)而英语中语调的作用则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