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一节中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和精神品格,更沉积着一个民族的情怀和精髓。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有着一脉相承的密切关系,决定了通过学习古诗文,便于学生从源头上把握现代汉语知识,提高语言理解和运用水平。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使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本研究选题主要基于以下四方面的考察:(1)诵读经典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2)诵读经典是时代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3)诵读经典是母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4)经典诵读是小学生记忆黄金时期的适时选择。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已有不少,但在同类研究中,关于经典诵读对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究竟有哪些影响不够深入。因此,本课题力图在三方面有所突破:(1)针对小学生不同年段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开发诵读资源,研究诵读策略。(2)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促进各方面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3)开展有效的阅读实践活动,学用结合。
本研究历时五年多,主要通过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古诗文诵读内容;二是诵读古诗文的途径和方法;三是古诗文诵读的策略。通过实践,我们欣喜地发现,教师、学生、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通过实践的量化分析,学生的语感、朗诵、表达、写作等语文素养已有了显著改进。教师的业务素质、教育素养和科研能力等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本实践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开展诵读经典古诗文活动对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乃至个体的全面发展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根据我们的研究体会,并提请同行们注意:一是改变教育观念,使语文教学行为真正立足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二是教师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提高自身的素质。三是经典古诗文的诵读要注重学生参与的主体性与差异性。四是重视研究的持续性。
这次研究只不过是在语文教学的一个点上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我们深知语文教育任重而道远,所以仅做这一点是不够的。正如省教育督学、浙江大学刘力教授在指导我们课题时指出的那样,如何把握学生接触文化与内化文化的关系,重点培养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分析能力和吸收批判能力,是我们后续要着重研究的问题。今后,我们将继续引领学生在祖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游弋,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从而加厚学生生命的底色。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