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工程大学企业管理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企业如何创建适合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
【答案】创建适合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的方法:
(1)学习型企业文化
①强调“终身学习”,促使员工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
②强调“全员学习”,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都要全心投入学习,提高各类人员的创新能力;
③强调“全过程学习”,即学习必须贯彻于组织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如计划、执行、控制等环节;
④强调“团体学习”,企业不但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而且强调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的开发。
(2)共享型企业文化
①要求企业管理者积极为企业营造全员共享知识的氛围;
②要求企业有完善的激励机制促进知识共享和创新;
③要求各方放弃传统的竞争观念,树立以合作促竞争、以竞争促合作的关系,实现双赢; ④要求企业中的个人创新活动与团队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强调团队精神能够鼓励个人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⑤积极倡导在拥有不同知识结构的成员之间进行知识共享与交流。
(3)创新型企业文化
①建立促进创新的激励机制,良好的机制与环境是促进创新人才成长、激发创新热情与创新思想的必备条件。
②营造适宜知识创新的环境,企业创新环境的不断改善是企业知识创新不断获得成功的关键。
2. 试述企业推动知识共享的主要方式和手段。
【答案】(1)知识共享的主要方式
①正式的报告系统。包括由上到下的传达、指示,或者由下到上的汇报、呈送。这种方式适于显性知识的共享。
②师傅带徒弟。指资深员工对新员工的培养,注重对技能、技巧的培养,而不是专门针对某种知识。资深员工通过日常的工作讲解、示范对新员工进行训练。
③建立知识库和网上知识论坛。这是利用信息技术把员工隐性知识显性化、保存、交流。 ④非正式的知识共享方式。这是在非正式的环境中观察别人的做法,向别人请教,员工由私人关系通过非正式的职务关系进行自山的交流。这种方一式是企业中不容小视的学习模式。非正
式知识共享环境是知识创造、获取隐性知识的天然土壤。非正式的场所一般在企业的休闲处所,比如走廊、茶水间、文化室、休息室等。员工们在这里就感兴趣的话题闲谈,这种闲谈是与同事共享所知、创造新知识的重要过程。
(2)推动知识共享的主要手段
①创建知识共享的环境。建立鼓励分享和创新的企业文化,使员工自愿参与知识的分享活动; 完善信息系统,引进适于本企业知识共享的网络平台; 引导员工建立非正式社团,提供知识交流的场所。
②完善激励机制。在企业中创建鼓励知识共享的机制,比如把知识分享与薪资、奖励、晋升等结合起来,通过明文规定或在企业中形成默认的行事规范,让那些愿意与别人分享知识的员工获得实际利益。
3. 如何形成国际企业成功的经营战略?
【答案】国际企业针对其经营活动的价值链,利用其具有的资源和能力,构筑其独特优势支持其经营战略,以获取竞争优势与高利润,如图20-8所示。图20-8国际企业成功战略的产生
4. 什么是组织管理? 如何理解组织管理的基本目的和主要任务?
【答案】组织管理指通过建立组织结构,规定职务或职位,明确责权关系,以使组织中的成员互相协作配合、共同劳动,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组织管理是管理活动的一部分,也称组织职能。
组织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设计一个高效率运行的组织结构,将合适的人员配备到合适的岗位上去,使组织实体围绕其目标有效地运转起来,并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不断地成长发展。
如何构建一个完善的组织结构是组织高效率运行的基础。要使组织实体能高效率地运转,组织管理者还必须将合适的人员配备到合适的职位,使之按职责要求有效地展开工作,完成其工作任务。在此过程中,组织管理者必须关注组织人员的选聘、培养和绩效考评,使人员的素质能力与职务要求相匹配,与组织成长发展相适应。此外,组织管理者还必须随时关注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针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影响,对组织结构的运行状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变革,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不断地成长发展。
5. 组织结构设计的工作任务是什么? 有哪些基本原则?
【答案】组织结构设计的工作任务和基本原则分别表现为:
(1)组织结构的设计工作要完成以下三方面的任务:
①组织的职位分析和设计。职位分析与设计的结果表现为职位说明书,它以文字的形式规定某一职位的工作内容、职责和职权、与其他职位或部门的关系以及该职位的任职条件等。
②管理层次和部门的划分。在职位分析设计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将各个职位组合成有内在联系的管理层次和部门。
③组织结构形成。在管理层次和部门划分的基础上,组织设计工作必须根据组织内外的资源
条件和任务要求,对初步界定的职位、层次和部门进行适当修改和调整,平衡各职位、各层次、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任务和职权关系,使之形成一个责、权、利相结合的组织结构体系,并据此画出组织结构系统图。
(2)组织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都必须遵循以下共同的原则:
①专业化分工协作原则。一方面应按专业化原则进行划分界定; 另一方面,划分所形成的各种专业工作或职能,又必须内在地保持密切的联系与协作。
②目标至上职能领先原则。进行组织结构的设计,必须服从组织目标和职能的要求,从如何实现组织目标,最优发挥组织功能出发来加以选择配置。
③有效管理幅度原则。一个管理者直接有效领导管理下属的数目称之为管理幅度。在组织结构设计时保持管理职位的合理有效的管理幅度,是组织设计的一项重要原则。
④责、权、利对等原则。责、权、利对等是指对组织中的每一工作职位或部门,确定该职位或部门的职责范围和工作任务要求时,必须赋予该职位或部门的相对应的职权,使之能够运用职权来调度资源去完成工作任务,履行职责。
⑤统一指挥原则。统一指挥,即组织中每一个下属都只能接受一个上级的指挥; 应当且只能够向一个上级主管直接汇报工作,避兔多头领导。
⑥因事设职和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组织职位或部门的设置首先应考虑该职位或部门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即因事设职,做到每件事都有人做。但因事设职并不意味着在设置职位时,可以不考虑人的因素。因此组织结构设计必须考虑因事设职和因人设职相结合。
6. 管理中控制的含义与重要性是什么?
【答案】管理中控制的含义与重要性分别为:
(1)控制的含义
控制是监督管理的各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的过程。具体地说,作为管理职能之一的控制工作是指:为了确保组织的目标以及为此而拟订的计划能够实现,各级管理者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或因发展需要而重新拟订的标准,对下级的工作进行衡量、测量和评价,并在出现偏差时进行纠正,以防止偏差继续发展或今后再度发生; 或者,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发展的需要,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对原计划进行修订或制定新的计划,并调整整个管理工作的过程。控制就像一艘船上的舵,使组织朝着正确的方向行进。
(2)控制的重要性
控制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①控制的普遍性
控制职能普遍存在于任何组织、任何活动当中。因为在现代管理系统中,人、财、物、信息等要素的组合关系是多种多样的,时空变化及环境的影响很大,内部运行和结构有时变化也很大,加上组织关系错综复杂,随机因素很多,预测不可能完全准确,制定出的计划在执行过程中不仅可能会出现偏差,而且还会发生未曾预料到的J 清况。
②控制的全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