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816社会管理综合之社会研究方法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基本概念
1. 实验组
【答案】实验组是实验过程中接受实验刺激的那一组对象。在最简单的实验设计中,也至少会有一个实验组。在实验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不仅观察接受实验刺激的实验组,同时他们也观察没有接受实验刺激的控制组。并通过比较对这两组对象的观察结果,来分析和说明实验刺激的作用和影响。
2. 定性资料
【答案】定性资料是指研究者从实地研究中所得到的各种以文字、符号表示的观察记录、访谈笔记,以及其他类似的记录材料。
定性资料的特点有:
①来源的多样性。实地研究中的资料既有观察得到的资料,也有访谈得到的记录,还有其他一些随笔式的、日记式的、感想式的笔记和现场中得到的其他相关材料。这种来源的多样性特征使得定性资料在形式上以及在构成上都显得更加复杂。
②形式的无规范性。实地研究中所得到的各种资料,无论是观察记录,还是访谈记录,或是其他各种笔记,它们从内容到形式,往往处于一种零散的、杂乱的、无固定结构的状态中,表现出明显的无规范性特征。
③不同阶段的变异性。在实地参与中,研究者所得到的是原始记录; 在资料整理中所得到的是主题编码、分析备忘录等; 而在最终的报告中所出现的则是经过选择和处理的资料。
3. 实验刺激
【答案】实验刺激是实验中研究者对实验组实施前后测之间通过操纵引入的变量,又称自变量。实验中的自变量通常都是二分变量,即它通常只有两个取值:有和无,即给予实验刺激或不给予实验刺激。
4. 无结构访谈
【答案】无结构访谈又称深度访谈或者自由访谈,它与结构式访谈相反,并不依据事先设计的问卷和固定的程序,而是只有一个访谈的主题或范围,由访谈员与被访者围绕这个主题或范围进行比较自由的交谈。无结构访谈适合于并主要应用于实地研究。它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深入细致的访谈,获得丰富生动的定性资料,并通过研究者主观的、洞察性的分析,从中归纳和概括出某种结论。
5. 前测
【答案】前测是实验研究中在对实验组给予实验刺激之前进行的测量。研究者通过比较前测和后测的结果,来衡量因变量在被给予实验刺激前后所发生的变化,反映实验刺激(自变量)对因变量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测量既可以是一次自填式问卷调查,也可以是一项态度测验。
6. 比较分析法
【答案】比较分析法是指研究者从先前己有的理论或从归纳中发展出相关的规律或关系模型的思想,然后研究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少数规律上,用其他替换的解释与之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研究者进一步考察那些不限于某一特定背景(如某一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群体等)的规律性。
根据具体的比较方式的不同,定性资料分析中的比较分析法可以分为两种类型:①一致性比较法; ②差异性比较法。
7. 信度
【答案】信度即可靠性,它是指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即是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所测的事物或变量。信度分为再测信度、复本信度和折半信度三种基本类型。
8. 无结构观察
【答案】无结构观察是指没有任何统一的、固定不变的观察内容和观察表格,完全依据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所进行的自然观察。无结构观察多采用参与观察的方式进行,其观察的结果也不具有统一的形式,观察所得资料通常只能进行定性的分析。这种无结构的观察是实地研究中最主要的观察方式。
二、论述题
9. 请根据问卷设计的相关知识找出下面这份调查问卷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解释。
同学:
您好! 我是北京科技大学社会学系的研究生,目前我们正在做一个关于工科硕士从事科研事业的意愿调查,该问卷所有选项没有对错、好坏之分,仅供此次研究使用。我们将采用匿名方式,绝不泄露您的隐私,也不会对您造成任何负面影响。请您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这对本研究很重要,衷心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2012年10月22日学院_______ 专业_______ 年级_______ 性别_______
(1)您是通过何种方式读研的?
A 、保研
B 、考研
C 、委培生
(2)您觉得目前的学习生活与当初对研究生的期待是否一致?
A 、完全一致
B 、比自己想象的忙碌辛苦
C 、比自己想象的轻松自由
D 、完全不一样
(3)您认为国家培养工科硕士对国家科技力量的增强能否起作用?
A 、起到决定性作用
B 、会有很大的作用
C 、只能起到一点作用
D 、完全不起作用
(4)作为一名工科硕士,您是否考虑过继续从事科研工作?
A 、自己就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B 、看情况吧,有机会的话还是愿意的
C 、顺其自然
D 、完全不考虑从事科研工作
(根据第4题的选择来填写以下两道题,任选其一)
(5)假如您继续从事科研,您会选择以下哪个单位?
A 、企业的研发部
B 、科研院所
C 、大学
D 、政府的科技部门
(6)您不打算继续从事科研的原因包括哪些? (可多选)
A 、能力不足
B 、太辛苦
C 、家人不同意
D 、没兴趣
【答案】(1)称呼不对。对被调查者的称呼缺乏尊敬,应改为“亲爱的同学”。
(2)介绍语缺乏条理性,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在介绍语部分没有全面介绍调查者身份信息、调查的目的,不能够有效指导问卷的填写。
(3)第二题选项不具有穷尽性。在答案设计中,A , D 选项和其他两个选项测量的标准不是同一个层次内容,因而答案不具有穷尽性,不能达到研究者的预期目的。
(4)第四题选项语言冗杂。问卷设计力求语言简洁、清晰、准确,但是第四题的问题口语化严重,因此造成语言冗杂,也不能够测量出全体被调查者的情况。同时在统计分析中也难以进行有效的对比分析。
,而选项中的答案与(5)第四题的选项答非所问。问题是“是否考虑过继续从事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