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蝗虫精子超微形态结构及其在分类进化上的意义

关键词:无

  摘要

本篇论文是建立在比较精子学与昆虫分类学基础上的一项研究。目的是通过蝗虫精子超微形态结构的比较了解蝗总科昆虫整体演化趋势及各个类群间亲缘关系,为深入探讨它们在分类系统中合理的分类,进化地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选择本题目是因为1)精子是非常特化,最不容易变更的生殖细胞,同时是遗传物质的传递者,有它特殊的重要性不同种类的昆虫精子超微形态结构彼此间或多或少存在着差异,因为不同种类的昆虫都有各自的生活背景、受精方式及生殖隔离条件,自然选择的结果使它们延续后代的信使精子也都具有相对独立本种族的保留特征。这些特征对于探讨昆虫种群间亲缘关系及确定其分类,进化地位有一定参考价值。 2)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诸多先进技术方法在昆虫分类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国内尤其在蝗虫分类方面生化分析比较、染色体核型、带型等分析比较、蝗虫鸣声声波分析比较及蝗卵卵壳,卵囊系统进行分析比较等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并且收效显著,而蝗虫精子超微形态的比较研究仍为空白,此项工作有待进行。 3)国外虽然已经有人做了大量的蝗虫精子超微形态结构的比较工作,其研究结果只能借鉴不能照搬。因为: a 国外实验材料虽然十分充足,但所涉及的大部分蝗虫种类是国内没有的,因此代表性不强。而我国疆土幅员辽阔,地跨古北界,印度—马来西亚,并具有本国特色的中国------喜马拉雅山区系。特殊的地理位置环境、丰富的昆虫资源是外国专家,学者力所不及的。 b 国外文章作者完全将Dirsh分类系统贯穿于蝗虫群精子比较研究于始终,颇有牵强附会之嫌。就Dirsh分类系统而言虽然比较详细,除了外部特征还增加了雄性外生殖器和发音器构造等特征,但把蝗虫提升为目,升级过高,而且与昆虫纲分目通用标准不一,易造成混乱;另外亚科分类特征水平不一,特别在斑腿蝗科(Catantopidae)中一些亚科分的太细,使用不便。所以此分类系统在国内同一研究领域里仍束之高阁至今未被采用。 c Baccetti,B, 在文章里从精子比较方面精辟地阐述了直翅类整体演变趋势,此一举无对后人研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在具体类群的分析方面颇有些不尽人意。例如对所作的76种蝗虫精子比较研究中虽进行了不同类群的归纳、分析、总结,但只论及差异,并未道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可能的进化地位,为此在论证有关分类系统时不能提出充分的理论依据,而仅对其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