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流动注射技术是溶液处理技术的重大变革,它打破了溶液处理过程平衡、均匀的传统理论,大大提高了化学分析的效率。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分析有机物及药物是近年来流动注射分析研究的一项重大发展,其在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研究了醛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并对醛类物质的化学发光性质作了一定探讨。 醛类物质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的研究,以乙醛为脂肪的代表,以苯甲醛为芳香醛的代表,以戊二醛为二醛的代表而展开。江一定量的醛溶液注入没食子酸、过氧化氢载流,载流最后与氢氧化钠混合,同时记录化学发光强度;依据醛溶液与化学发光强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完成了乙醛、苯甲醛、戊二醛的定量分析。研究了反应介质及其PH值、反应剂浓度、试液加入顺序、流速、近样量、阀池距等与化学发光强度的关系。结果发现,乙醛在4.4*10-7—1.7*10-3g/ml范围内、苯甲醛在1.0*10-5—0.1mol/L范围内、戊二醛在1.0*10-6—4*10-2 mol/L范围内与化学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乙醛3.1*10-8g/ml ,苯甲醛4.4*10-6mol /L , 戊二醛2.4*10-7mol/L 。本法用于环境样品中乙醛的监测,无痛“溶媒”苯甲醛的质量评价,医用消毒杀菌剂戊二醛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方法的建立时刻产生乙醛、苯甲醛、戊二醛的物质及能与乙醛、苯甲醛、戊二醛发生化学反应的重要有机物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以Malaprade氧化反应的时间、酸度、氧化剂IO4-浓度、还原剂I-度、浓试液加入顺序、流动注射系统等因素对体系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方法线性范围为6.2*10-5—6.2*10-8mg/ml , 检出限为2.6*10-9 mg/ml , 用于汽车防冻剂中乙二醇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此外,本文也设计了流通式化学发光反应器,研究了核黄素的光催化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核黄素在PH6左右,在EDTA存在下被紫外光照射时即发生还原反应,同时产生CH2O, CH2O可增加Ga—H2O2—OH-—CH2O系的化学发光,借此实现了核黄素的测定。优化了PH、温度、流速、EDTA溶液的浓度等光化学反应条件,讨论了反应介质及其PH值,反应试剂浓度、试液加入顺序等因需对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选择了流动注射系统的参数(阀池距、流速进杨良)。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7~1.0*10-5g/ml,检出限为3*10-8g/ml 。 全类物质可增强没食子酸—过氧化氢—氢氧化钠体系的化学发光,但脂肪醛(乙醛)、芳香醛(苯甲醛)、二醛(戊二醛)增强的程度不同,作者研究了不同醛类物质参与的没食子酸—过氧化氢—氢氧化钠体系的化学发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化学发光反应动力学性质、化学反应过程溶液染色的变化及有关物质的荧光光谱,发现上述物质参与的没食子酸—过氧化氢—氢氧化钠体系的发光体可能是没食子酸的氧化产物及重态氧,取代基的极性、不饱和程度及醛基的数目是造成没食子酸—过氧化氢—氢氧化钠—甲醛体系、没食子酸—过氧化氢—氢氧化钠—乙醛体系、没食子酸—过氧化氢—氢氧化钠—苯甲醛体系、没食子酸—过氧化氢—氢氧化钠—戊二醛体系化学发光强度存在差异的原因。 同时,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化学发光反映及其有机物及药物分析中应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