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青海师范大学其它加试之语言学概论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元音
【答案】元音是指在发音过程中由气流通过口腔而不受阻碍发出的音,又称母音,是音素的一种,与辅音相对。如a 、o 、e 、i 、u 等。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不受阻碍; 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 声带颤动。元音的发音特点是:①气流通过声门使声带发生震动,发音器官的其他部位不形成任何阻碍,因而气流经过咽腔、口腔时畅通无阻; ②发音器官的各部分保持均衡的紧张; ③呼出的气流畅通无阻,因而气流较弱。每个元音的音质取决于舌位的高低、前后,嘴唇的圆展。
2. 音素和音节
【答案】音素和音节是语言中的两个基本的语音单位。
(1)音素
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音节由音素构成,如“刊(kan )" 它可以划分出“k.a.n ”三个音素。音素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在语音学与音韵学中,音素一词所指的是说话时所发出的声音。音素是具体存在的物理现象。国际音标的音标符号与全人类语言的音素具有一一对应。例如,“爸”(ba )从音色的角度可以划分出“b ”和“a ”两个不同的音素。“刊”(kan )可以划分出“k , a , n ”三个音素。音素可以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2)音节
音节由音素构成,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语音单位。每发一个音节时,发音器官的肌肉,特别是喉部的肌肉都明显地紧张一下。每一次肌肉的紧张度增而复减,就形成一个音节。几次紧张就有几个音节。一个音节可以只有一个音素,也可以由几个音素合成。例如“西安是一个美丽的古城”(xi an shi yi ge mei 1i de gu cheng),发音器官紧张十次,是十个音节,写下来是十个汉字。一般说来,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
二、简答题
3. 语言和文字有什么不同?
【答案】语言和文字是语言的两种不同形式,二者有着很大的差异,主要反映在以下几点:
(1)历史长短不同
语言的历史和人类的起源的历史一样久远,而文字的历史则相对短一些,语言是第一性,文字是第二性,文字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
(2)普遍性不同所有的人都会说话。但是,在苏美尔人创造文字之前,人们没有文字。即便是现代,仍然存在很多没有文字的民族,如几内亚; 而且在有法定文字的社会,也有不少人不识字。
(3)习得的区别所有的人都在一生中头两年里开始学说话,其中很多相关的能力可能是与生
俱来的,而不是后天学习来的。一般,学习书写以学会说话的能力为基础。
(4)独立性小同绝大多数能识字的人可以用言语和文字表达同样的意思,不过言语比文字表达得明确。
(5)可重复性不同
语言传达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其自身的局限,而书面语的产生则改变了语言的这一局限,在磁带录音发明以前,除了依赖不甚准确的记忆和文字手段之外,人们无法记录或者保存语言。而文字则可以保存数千年。文字的永久性使得图书馆、历史、时间表、词典、菜单以及我们通常所称的“文明”成为可能。
(6)使用范围不同书面语用于操纵政治经济权力、记录重要文献、传播教育,所有这些都给予书面语附加上一种优越性。在有文字的社会中,人们往往渐渐把书面语当做重要的手段; 而口语则作为人们日常使用的交际语,二者在不同的使用范围中发挥着各自的优势和作用。(7)发展变化程度不同语言无时无地不在发生不断的变化,可是,操这种口头语的人也许没有意识到这种变化。对于书面语来说,由于其永久性和标准性,使得书面语具有保守性,其变化缓慢,一定程度上还会造成文言脱节。
(8)可干预性不同
文字在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改革,借用,创造,替换等认为措施对其进行使用的规范,但是语言的发展则是随着社会发展而自发演变的,是具有约束性的,不能人为的随意修改。
(9)作为交际工具的地位不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文字则是在语言基础上产生的,最重要的辅助语言实现交际作用的工具。总之,语言和文字是两个不同的系统,二者在很多方面有着具体的不同,共同发挥着作用。
4. 迭音、长音与复元音或复辅音有什么区别?
【答案】在一个音节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音的组合称作复元音。在一个音节中结合起来并且处在同一个紧张增强或减弱阶段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的组合称作复辅音。长音是一个音素发音过程的延长,迭音是分属两个紧紧相连的音节中的两个相同的音素的重迭。例如汉语普通话“二二得四”中分属两个音节的元音[司迭在一起,这是迭音。如果发音时音节不分明,这个迭音就变成了长音——[e:],结果就是“二——得四了。无论是[e]还是[[e:]都不是复元音。又如汉语普通话的”本能”
5. 词义是什么? 中的[[nn]是由两个辅音组成的迭音,不是长音,也不是复辅音。
【答案】词义就是某一语言中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内容,是客观对象在人们意识中的概括反映,它的形成要受到语言词汇系统的制约。理性意义是词义的基本的构成成分。词义中还可以有附加于理性意义之上的某种色彩,即一般所说的形象色彩、感情色彩、风格色彩等。
6. 语言起源于伴随劳动的叫喊的学说和语言起源于游戏歌唱的学说有什么错误?
【答案】(1)语言起源于伴随劳动的喊叫的学说是19世纪西欧语言学家诺瓦雷提出的。
他不能看出劳动在语言起源中所起的真正作用,片面地认为语言起源于伴随劳动的叫声,为使劳动时肌肉活动的节奏化而发出的叫喊就是最初的语言。该学说的错误在于,仅仅是肌肉活动的节奏化的要求不能促使语言的产生,因为这种要求是容易满足的,只需喊叫,就能做到。而语言的创造却为的是适应劳动中彼此交谈、认识客观事物、从而改造世界的需要,也只有在以改造世界为目的的劳动的促进下,类人猿才能具备创造语言的可能。
(2)语言起源于游戏或歌唱的学说是由20世纪丹麦的语言学家叶斯柏森提出的,其错误性在于,如果为的是满足嬉戏或歌唱的要求,就无需创造语言,因为人的祖先早就能满足这一要求。
7. 世界诸语言大致可以分成哪些语系? 我国境内有哪些语系的语言?
【答案】(1)世界诸语言按照亲属关系可以分为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闪一含语系、伊比利亚一高加索语系、达罗毗茶语系、马来一玻里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以及其它一些语基和语言。
(2)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境内各民族语言分属于汉藏、阿尔泰、南亚、马来—玻里尼西亚和印欧五个语系,此外,还有系属不明的朝鲜语和京语。
8. 人类为什么要创造文字?
【答案】(1)文字起源于人类社会相当发达的时代,文字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复杂的交际所提出来的要求
(2)社会不断地发展,随着较大的氏族公社和部落公社的形成,社会生活渐渐复杂起来。人们(特别是氏族或部落的领袖和长老们)需要记住本氏族或本部落的户口、财产、对外战争的情况、和其它氏族或部落订立的条约以及自己内部发生的大事,并且让后代子孙也知道自己祖先的历史; 同时人们还要把命令或是某些事情告诉远方的人。这样,只靠口说和心记就不行了,人们需要有一种方法把某些事情记下来(只是极简单、极粗略地记下来),帮助记忆,辅助口说的语言完成交际任务。
(3)古代人(或是现代落后的民族)经过长期的摸索,终于找到了记事的方法一一用实物记事和用图画记事。再后来,由于社会再进一步的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更加丰富,社会交际的更加复杂,记事的实物和图画不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人们需要能代表语言、因而能把客观事物和思想精确而详细地记载下来的工具,也就是说需要真正的文字了。
9. 语言间的“亲属关系”指的是什么? “亲属语言”指的是什么?
【答案】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种语言可以分化为几种不同的语言。这些有共同来源的语言彼此之间有亲属关系,而这些语言也就称为亲属语言。例如汉语和藏语就是具有共同来源的语言,它们都是来自原始汉藏语的,因此,它们之间就有亲属关系,而它们也就成了亲属语言。语言间的亲属关系指的只是语言间的历史同源关系,亲属语言指的只是具有共同历史来源的语言。一般的情形,亲属语言是社会分化的产物。亲属语言既是同一历史来源的语言,它们就要在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方面保留某些共同的成分或其历史变化的产物。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