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科技大学微生物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球形菌。
【答案】球形菌是指一类球形或近球形的细菌。不同种的球菌大小变化很大。细胞分裂后或单个,或成对,或四联,或成链,或成簇状。
2. 蛋白胨。
【答案】蛋白胨是将动、植物蛋白质经酶消化后的有机物,具有肉香的特殊气息,其富含有机氮化合物,也含有一些维生素和糖类,可以作为微生物培养基的主要原料。
3. 樓菌斑形成单位数(pfu )。
【答案】噬菌斑形成单位数(pfu ), 又称噬菌体效价,是指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具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
4. R 质粒。
【答案】R 质粒,又称R 因子,是指痢疾志贺氏菌等许多细菌产生并转移耐药性的遗传因子,一般由两个相连的DNA 片段组成,其一抗性转移因子,另一为抗性决定子。
5. 黄原胶。
【答案】黄原胶是指野油菜黄单胞菌糖被中的一种胞外多糖,可用作工业原料。
二、简答题
6. 简述一个细菌进入机体的遭遇。
【答案】当一个细菌进入机体时:
(1)首先受到生理屏障的阻挡,包括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
(2)补体激活的溶细胞作用与吞噬细胞及NK 细胞的杀灭;
(3)激活B 细胞产生抗体,通过抗体激活补体、调理吞噬及ADCC 作用,形成免疫复合物的清除作用等;
(4)激活T 细胞产生细胞免疫,包括CVTL 的直接杀伤及TD 分泌CK 引起的以巨噬细胞为主,包括CTL 、NK 、中性粒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聚集、细胞与CK 共同造成的免疫炎症。最终将细菌清除。
7. 以大肠杆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糖磷酸转移酶系统(PTS )为例解释基团转位。
【答案】(1)大肠杆菌通过磷酸转移酶系统(PTS ):即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己糖磷酸转移酶系统,来完成一些营养物质的运输。
(2)具体的运送分以下两步进行:
①热稳载体蛋白(HPr )的激活。HPr 是一种低分子量的可溶性蛋白,它结合在细胞膜上,具有高能磷酸载体的作用。细胞内高能化合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 )的磷酸基团可通过酶1的作用而把HPr 激活。
②糖经磷酸化后运人细胞膜内。膜外环境中的糖先与外膜表面的酶2结合,再被转运到内膜表面。这时,糖被P-HPr 上的磷酸被激活,并通过酶2的作用将糖-磷酸释放到细胞内。
8. 简要说明真核微生物“9+2”型鞭毛的构造和生理功能。
【答案】(1)构造:真核生物细胞鞭毛呈“9+2”型,由伸出细胞外的鞭杆、嵌在细胞质上的机体以及把这两者相连的过渡区共3部分组成。鞭杆的横切面呈“9+2”型,即中心有一对包在中央鞘中的相互平行的中央围观,其外围被9个微管二联体围绕一圈,整个微管由细胞质膜包裹。基体的结构与鞭杆接近,但在电镜下呈“9+0”型,其外围是9个三联体,中央则没有微管和鞘。
(2)生理功能:真核生物的鞭毛以拍打式运动帮助其游动,不像原核生物的鞭毛以旋转式运动。某些真核生物,特别是许多原生动物具有较短的,数目更多的,作为运动结构的纤毛。
9. ED 途径可为合成代谢提供哪些物质?
【答案】ED 途径如下图:
图
在ED 途径的特点是葡糖糖只经过4步反应即可快速形成的2丙酮酸,且最终生成2分子A TP 。其中的6-磷酸-葡萄糖、3-磷酸-甘油和丙酮酸可以用作合成代谢。
10.两株基因型分别为和的大肠杆菌在混合培养后出现了野生型菌株,你如何证明原养型的出现是接合作用,转化作用或转导作用的结果?
【答案】(1)实验方法:
①将两菌株分别放人中间有烧结玻璃的U 形玻璃管中,两边反复加压使液体交换,分别培养;
②将两菌株先分别加入一定量的DNA 酶消化分解胞外的游离DNA 分子,再混合培养。 (2)实验结果:
①若在实验一与实验二中均有原养型出现,说明是转导作用,因为带有供体DNA 的噬菌体可通过烧结玻璃,并且噬菌体中的DNA 不受DNA 酶的作用;
②若在实验一中无原养型出现,而在实验二中有原养型出现,说明是接合作用,因为接合作用需菌体接触,但胞外的DNA 酶不能作用于接合转移的DNA ;
③若在实验一与实验二中均无原养型出现,说明是转化作用,因为游离DNA 不能通过烧结玻璃,而且要被DNA 酶分解。
11.简述微生物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微生物在当代农业生产中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有多种关于微生物的技术已应用于现代农业。技术有:
(1)以菌治害虫和以菌治植病的生物防治技术;
(2)以菌增肥效和以菌促生长的微生物增产技术;
(3)以菌作饲料和以菌当蔬菜的单细胞蛋白和食用菌生产技术;
(4)菌产沼气等生物能源技术等。
三、论述题
12.病毒的非增殖性感染有哪几类?引起病毒非増殖性感染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病毒的非增殖感染有以下3类:
①流产感染。这是一类普遍发生的非增殖感染,可分为依赖于细胞的流产感染和依赖于比病毒的流感感染。依赖于细胞的流产感染中,病毒感染的细胞是在其内不能复制的非允许细胞,会导致流产感染发生。在非允许细胞内,往往仅有少数病毒基因表达,病毒不能完成复制循环。依赖于比病毒的流感感染是由基因组不完整的缺损病毒引起的。
②限制性感染。这类感染是系是因为细胞的瞬时允许性产生,其结果或是病毒持续存在于受感染细胞内不能复制,直接细胞成为允许细胞,病毒才能繁殖;或是一个细胞群体中仅有少数细胞产生病毒子代。
③潜伏感染。这类感染的显著特性是在受感染细胞内有病毒基因持续存在,但并无感染性病毒颗粒产生,而且受染细胞也不会破坏。
(2)原因:非増殖感染是由于病毒或细胞的原因,致使病毒的复制在病毒进入敏感细胞后的某一阶段受阻,结果导致病毒感染的不完全循环。在此过程中,由于病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虽然亦可能导致细胞发生某些变化,甚至产生细胞病变,但在受感染细胞内,不产生有感染性的病毒子代。
13.何谓病毒杀虫剂?试述其优缺点并指明其改进策略。
【答案】(1)病毒杀虫剂是利用病毒侵染害虫致死害虫死亡的一种治虫剂。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