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四川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软件工程(跨专业加试)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选择题
1. 需求分析最终结果是产生( )。
A. 项目开发计划
B. 可行性分析报告
C. 需求规格说明书
D. 设计说明书
【答案】C
2. ( )着重反映的是模块间的隶属关系,即模块间的调用关系和层次关系。
A. 程序流程图
B. 数据流图
C.E-R 图
D. 结构图
【答案】D
3. 程序设计语言包括等几个方面,
它的基本成分包括
表示,其中,
的形式,其中
的形式,其中
(乔姆斯基)提出了形是终结符的有限字符表,在上下文有关在上下文无式语言的分层理论,他定义了四类文法:短语结构文法、上下文有关文法、上下文无关文法和正则文法。一个文法可以 用一个四元组V 是非终结符的有限字母表
,文法中,P 中的生成式都是关文法中,P 中的生成式的左部
A. 语法、语义
B. 语法、语用
C. 语义、语用
D. 语法、语义、语用
A. 数据、传输、运算
B. 数据、运算、控制
C. 数据、运算、控制、传输
D. 顺序、分支、循环
第 2 页,共 62 页 是开始符号,P 是生成式的有限非空集。 在短语文法中,P 中的生成式都是
【答案】
4. 对于不宜使用原型的情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户对系统的需求较为模糊,对某种要求缺乏信心时,不宜使用原型
B. 用户不愿意参与开发的时候,不宜使用原型
C. 用户的数据资源没有很好地组织和管理的时候,不宜使用原型
D. 用户的软件资源没有被组织和管理起来的时候,不宜使用原型
【答案】A
5. 在McCall 质量度量模型中,对于以下软件质量概念的正确解释是( )。
A. 可维护性。修改或改进一个已投入运行的软件所需工作量的程度
B. 可测试性。找到并改正程序中的一个错误所需代价的程度
C. 适应性。将一个系统耦合到另一个系统所需的工作量
D. 可重用性。一个软件(或软件的部件)能再次用于其他相关应用的程度
【答案】D
6. 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属于( )。
A. 销售商
B. 使用者
C. 软件开发者
D. 购买者
【答案】C
7. 瀑布模型中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八个阶段:问题的定义、可行性研究、软件需求分析、系统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和运行、维护。八个阶段又可归纳为三个大的阶段:计划阶段,开发阶段和( )。
A. 运行阶段
B. 可行性分析
C. 详细设计
第 3 页,共 62 页
D. 测试与排错
【答案】A
8. 模块中所有成分引用共同的数据,该模块的内聚度是( )的。
A. 逻辑性
B. 瞬时性
C. 功能性
D. 通信性
【答案】D
9. 软件详细设计阶段的任务是( )。
A. 算法设计
B. 功能设计
C. 调用关系设计
D. 输入/输出设计
【答案】A
10.面向对象设计是( )的过程。
A. 软件实现
B. 需求确立
C. 建立问题域模型
D. 建立求解域模型
【答案】D
二、简答题
11.简述文档在软件工程中的作用。
【答案】文档是软件开发使用和维护中的必备资料,在软件工程中的作用如下: (1)提高软件开发过程的能见度。
(2)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
(3)作为开发人员阶段工作成果和结束标志。
(4)记录开发过程的有关信息,便于使用和维护。
(5)提供软件运行、维护和培训的相关说明性参考资料。
(6)便于用户了解软件功能、性能和相关配置信息。
第 4 页,共 62 页